?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析

2020-08-13 16:03秦雪麗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素質新課標

秦雪麗

【摘 要】新課改對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時期的教師必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抓緊落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基礎嚴格把關,提升其整體道德素養和法律積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盡可能創設條件提供實踐平臺,在親身體驗中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不斷深化自身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素質

初中階段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確立的關鍵時期,教學要想適應新課改對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師必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抓緊落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基礎嚴格把關,提升其整體道德素養和法律積淀。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對人才的全面發展要求,促進學習整體人文和道德素養的發展。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針對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淺談如何有效推進該學科的教學。

一、開展道德教育,學生自覺踐行規范的道德行為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各方面可塑性較強,尤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發展和塑造的關鍵期,組織教育力量,對學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識不斷加強,道德情感產生內化,道德意志更加堅韌,道德行為進一步持久穩定。

(一)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

學生的道德認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續道德情感、意志、行為的支撐與條件。學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才能夠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自覺規范不良行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等。

(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學生只具備道德認知還不足以推動學生產生積極的道德行為,教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學環節或者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美丑善惡產生內在的情感沖突,自覺排斥丑陋的行為,接近和贊賞美好的品行。

(三)培養穩定的道德行為

在初中時期,教師要善于動員學校的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的鍛煉。在具備道德情感之后,初中學生不一定能夠在面對誘惑時堅持自己的原則,而需要在實踐鍛煉中磨煉其恒久的意志。例如,每個學期組織學生開展校級勞動周,在勞動鍛煉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開展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倡導優秀道德品質,評選學校道德標兵等。在實踐中促使學生自覺反思其道德意志與行為表現,自覺提高道德水平。

二、開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動,培養學生遵法守法、愛法用法的良好意識與行為

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法律基礎,樹立基礎的法律意識,善于運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按照法律規范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保護和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一)加強法治知識傳播,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

最近幾年初中生違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法律意識薄弱,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意識,甚至產生越軌行為或者違法行為也不自知。因此,教師要在日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切實普及基礎性法律常識,列舉學生身邊常見的事例,使學生意識到法律學習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聯。例如,在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典型違法案例,讓學生先結合自身的法律基礎和原有觀念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對案例中的人物行為與結果進行評價。之后再呈現具體的法律依據,讓學生對自己的法律意識與認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二)組織實踐活動,營造守法用法的校園風氣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定期為學生開展法律講壇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宣傳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遵法意識,在學校形成濃厚的愛法氛圍,對所有師生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法治宣傳畫、手工制作法治主題手抄報和板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宣傳月等,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法律積累,又能培養其遵法守法的自覺意識。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參與

教育合力指的是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與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滲透在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學生開展該方面的教育,必須要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合力對學生展開積極的影響。

(一)與家庭建立密切及時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合力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

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不僅觀察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協調,了解學生的在家思想與行為。教師和家長形成統一的教育計劃或者方案,對學生進行穩定的教育。

(二)充分運用社會上的優勢力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在社會上存在很多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機會與平臺,教師配合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政府宣傳部門建立持久的聯系,甚至可以邀請一些著名法治專家學者做學校的教授,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法律咨詢、建議,指導學校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進程,完善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綜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一項重點教學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對其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盡可能創設條件提供實踐平臺,在親身體驗中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不斷深化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郭莉雅.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策略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8年27期.

[2]徐芳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現代化,2018年11期.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素質新課標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淺談規劃展覽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