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研學旅行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2021-06-06 04:36于鴻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研學旅行人文教育課程

于鴻雁

【摘 要】北京市第四中學(以下簡稱“北京四中”)人文研學是以人文教育為指向的研學旅行課程校本化實施成果;經過十幾年的深耕細植,課程完成了體系化構建,確定了課程目標。圍繞課程目標,北京四中人文研學在課程內容和實施策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達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研學旅行;課程;人文教育

北京四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焙汀芭囵B杰出的中國人”為辦學目標,學校的課程建設理念是“以人文教育為基礎,以科技教育為特色,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培養學生善良的人性和科學的理性”。為了更好地實現辦學目標,學校在學生自主自愿選擇的基礎上,組建人文實驗班,以此作為實施人文教育的“實驗田”和推廣基地,以特色課程建設為著力點,在育人方式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研學旅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研學課程的教育內涵與目標

北京四中的學生研學旅行來源于該校2007年開始的“游學”活動?!坝螌W”二字主要含義取自現代教育家梅貽琦的《大學一解》:“古者學子從師受業,謂之從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間嘗思之,游之時義大矣哉。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薄坝巍奔磳W,師生之間是從游關系,教師以身示范,以學示范,對學生進行熏陶濡染;“游學”的另一意思是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將眼底風物和文章閱讀進行結合,以搭建教室外的文化現場作為重要課堂,時時處處學習?!叭宋摹币饬x在于,課程實施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心靈感受的觸動和激發,強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希望學生以歷史人物砥礪自己,以民族精神涵養自己,鍛造更為堅強尊貴的人性品質,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與活動育人等目標。

北京四中人文研學將閱讀與行走緊密結合起來,以行走印證閱讀,以閱讀促進思考,增強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研學課程建設目標為:放眼天下,心懷祖國;追溯歷史,觀照現實;惜敬先賢,提振自我;坐能論道,起可踐行。

“旅行”是對山川大地的游歷,“研學”是對其背后文化精神的探求。研學之后,學生對土地的感情真實而深厚,學生對祖國的信念會清晰堅實,愛國的情感才會熱切長久;師生一起“追溯歷史”,通過活動儀式等“惜敬先賢”,領受歷史的鮮活和先賢的風骨。其目的是期待師生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中“提振自我”,在格局上有拓展,在精神上有提升。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師生在研學中張開胸懷、激發豪情,在獲得“坐能論道”的學養見識的同時,更要在實踐中有所作為,做到“起可踐行”,追求“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研學課程的主要路線及內容

北京四中人文研學旅行活動立足于學校培養目標和課程建設理念,實踐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研學旅行以文化旅游資源為基礎,通過對各區域地點的選擇和架構,共建校內校外“大時空課堂”,在民族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文化版圖中開展“人文大行走”。通過創設教育情境,生成有教育深度和感染力的課堂,增加學生人文積淀,在學生心中深植家國情懷。

北京四中人文研學活動每學年開展2~3次,從人文實驗班推廣到全校,完善了課程實施策略,形成品牌課程的教育影響力。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努力,北京四中人文研學課程在反復打磨和不斷開拓中,形成了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梯隊。課程體系中共包含11個專題,分為兩個梯隊,研學地圖涵蓋我國的十幾個省和地區(表1)。

目前,人文研學課程惠及學校共13屆畢業生,接受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生超過3000人次,實施效果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高度認可。2019年6月開展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人文研學課的滿意率超過96%。研學旅行在發展學生綜合能力、錘煉學生意志品質等方面,體現出良好的教育效果。

研學課程的實施策略

1.課程建設的兩個主體五個原則

學校設立人文教育工作室,在建設特色課程中形成跨學科人文教育師資團隊。從確定研學區域方向到明確研學具體主題,從策劃行程到實施環節,師生并力,共建人文研學課程。教師和學生是人文研學的兩個建設主體。

在教育實踐積累中,北京四中人文研學團隊梳理和明確了構建人文研學課程構建的五個基本原則:

主體干道——研學區域定位于傳統文化的重點集中承載地;

思想特質——引導學生關注各時代思想文化主流價值;

歷史人物——還原到歷史時代中評價人物,涵養品性;

現實關懷——為當下的社會現實和生命個體負責;

知行合一——在實際生活中和考察體驗中增長見識、培養能力。

結合人文研學的目標和區域特色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北京四中人文研學課程形成了教育系列,各研學專題開展得有次第,有順序,有深度,有特色。在第一梯隊,一般而言高一年級第一次研學會選擇“古樸的中原”,這里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源頭地。在“古樸的中原”之后,為南北呼應,見證歷史的風云激蕩,“風雅的江南”會成為第二個研學專題。在奠定研學基礎之后,“巍巍齊魯”“漢唐魂”“浩浩湖湘”等路線將成為第二梯隊。

2.研學活動突顯學生主體性

人文研學每個學年在高一或高二學生中開展兩到三次,分別安排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之后、第二學期高考周期間和暑假前期。每次研學實施一個專題,路上行程時間一般為7~9天。

教師創設教育情境,組建研學各類小組,搭建課程實施交流展示平臺。學生團隊分為行程策劃組、文集編輯組、導游講解組、游學日志編輯組、公眾號運營組、開營式籌備組、閉營式籌備組、采訪組等。小組設置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課程主體意識,而且切實落實了研習實踐活動任務。從確定主題、編輯讀本、自助導游、創設人文活動、到開閉營式的籌備和完成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成為課程全方位的主導者、發起者,學生由“認知學習”轉向“整體(深度)學習”,在創造性解決問題、體驗性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與人格。人文研學課程的實施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其教育實質和教育價值在于學生通過活動進行自我發現與自我塑造。

3.確立研學旅行課程的教育實踐模型

北京四中人文研學課程將歷史時代、地域文化、民族先賢教育融合在一起,確定文化專題,以文化價值為引領,以廣泛閱讀為前導,以多元活動、思想交流為形式,以致敬先賢、塑造品格為內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一教育實踐模型(圖1)為雙環對合結構,一環為課程資源構建,一環為學生學習途徑與能力培養目標,兼顧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當代青少年德性養成的雙重視野,使人文大行走主題確認性與教育“以人為本”生成性形成動態平衡。

人文研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兩類:一是基于課程實施的評價。人文研學的順利開展,其本身就是學生研學任務的完成與實踐。二是基于量化的與基于過程的評價相結合。學生閱讀量不會少于10萬字,書寫量不少于1.5萬字;搭建各種任務平臺,創造合作機會,給予學生發展多元才能的機會,通過客觀測試以外的行動、作品、展示、寫作、發表感言等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

4.跨學科協同式教育教學

北京四中人文研學課程強調“研學”的綜合教育價值,教師發揮重要的主導和引領作用。研學教師加強團隊協作,共同設計研學課程及負責研學各環節的細節,包括安全教育、思想疏導、閱讀交流、問題討論等,共同開展承擔高水平的行前講座和研學過程中晚間講座的任務。人文研學在教育行為的觀察和反思上具有“共時性”“交互性”的特點,有助于教師團隊堅定對教育理想的追求與提升教師個人的教育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四中學

猜你喜歡
研學旅行人文教育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淺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