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段

  • 長江典型江段水體PAHs的分布特征、來源及其生態風險
    ,梁文艷長江典型江段水體PAHs的分布特征、來源及其生態風險楊夢茹1,2,徐 雄2*,王東紅2,劉權震2,呂 婧2,林利華2,王殿常3,陳永柏3,梁文艷1**(1.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2.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5;3.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4)針對我國長江典型江段豐、平、枯不同時期的地表水,采用了固相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的分

    中國環境科學 2022年11期2022-12-19

  • 生態屏障 綠色三峽
    輯黎明長江宜昌江段的江豚 攝影/黎明1.宜昌城區江邊的中華秋沙鴨 攝影/雷佳民2.黃柏河濕地生態和諧 攝影/望作信3.長江宜昌江段的江豚 攝影/黎明宜昌處于我國地形的第二與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加快建設三峽生態屏障,是宜昌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三峽集團與宜昌市政府一起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保護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共同筑牢三峽生態屏障,護航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力保障三峽工程安全有序運行、保護萬里長江安瀾,將安全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

    中國三峽 2022年5期2022-11-30

  • 長江現有多少魚
    要分布在上游6個江段(總規模約0.96億粒)、中游12個江段(總規模約43.93億粒)。 漢口和漢口下的江段,是產卵規模較大(大于0.5億粒)的產卵場之一。這顯示,武漢江段產卵場的保護,對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來說非常重要。 目前,長江江豚種群穩中有升,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當前主要分布于鄱陽湖、洞庭湖和長江中下游干流及通江支流水域。 其中,鄱陽湖的種群數量較為穩定,平均457頭。洞庭湖約110頭,在湘江營田以下河段及東洞庭湖呈現連續分布。近幾年調查顯示目擊率有

    文萃報·周二版 2022年46期2022-11-25

  • 長江如皋江段仔稚魚資源現狀調查分析
    1)通過研究豐都江段魚類早期資源的種類組成、產卵場分布和水環境因子等現狀,評估了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在聯合調度情況下對處于早期生活史魚類的影響。在長江中游,郭國忠等(2017)對洪湖江段、劉明典等(2018)對宜昌江段、胡興坤等(2019)對黃石江段、陳誠等(2020)對宜昌江段的卵和仔稚魚先后進行調查,并分析了各江段魚類早期資源的現狀和分布特征。在長江下游,任鵬(2015)對安慶、南京和靖江3個江段仔稚魚不同年份的時空分布規律、資源組成及變動進行調查,并分

    南方農業學報 2022年6期2022-09-05

  • 長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結構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5月對長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環境因子進行了季節性調查,并運用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生物群落結構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從而及時掌握長江中游江段餌料生物的分布情況及變化特點,以期為該流域水環境研究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采樣時間和采樣點設置于2019年7月(夏季)、10月(秋季)、2020年1月(冬季)、5月(春季)對長江中游江段進行了4次浮游生物及相關環境因子采樣。根據長江中游的河道特點、浮游生物的生態習性,以及考慮到采樣斷面分布要遵循

    淡水漁業 2021年3期2021-05-29

  • 雅魯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江段漁業資源群落結構特征
    1]。桑日至加查江段主要由加查峽谷組成,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桑日縣和加查縣之間,由桑日縣的藏嘎村至加查縣的蝦日村[2],長約76 km,為“V”型谷,谷坡陡峻,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為峽谷和寬谷相間,底質為砂礫,水流湍急,落差較大[2],海拔約在3 100 m 以上,屬于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地區的雅魯藏布江中游為桑日-加查小區[3]。歷史上曾開展過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魚類資源調查,如西藏自治區水產局于20 世紀90 年代對雅魯藏布江開展了調查工作,結果顯示魚類

    水產學雜志 2021年1期2021-03-22

  • 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江段封凍
    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江段封凍,封凍日期較常年提前1天,封江水位116.39m。目前,黑龍江省4條大江中,黑龍江干流洛古河至鷗浦段已封凍,其他江段冰情現象為流冰;嫩江干流同盟段、齊齊哈爾段冰情現象為流冰,其他江段已封凍;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已封凍,其他江段冰情現象為流冰;烏蘇里江干流冰情現象為流冰。圖為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

    中國水利 2020年23期2020-12-24

  • 清水江斑鱖COI基因序列分析
    站點即上游(凱里江段)和下游(天柱江段)采集斑鱖樣品進行線粒體COI基因序列分析,旨在為其種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參考數據。1 材料與方法1.1 樣品來源采集清水江流域的斑鱖種群,其中貴州凱里江段26尾,天柱江段25尾,共計 51尾?;铘~解剖取背部肌肉3~5 g于無水乙醇中浸泡,置于 -20 ℃保存備用。標本魚編號后浸泡于5%甲醛溶液中,保存在貴州大學水產系標本室備查。1.2 主要儀器PCR擴增儀(AB公司,型號PTC-200 PCR)、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貴州畜牧獸醫 2020年5期2020-10-29

  • 珠江水系廣西江段魚類多樣性空間分布特征
    8年珠江水系廣西江段15個調查站位的漁獲物及環境因子采集數據,描述和分析廣西江段魚類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空間分布特征,旨在了解目前魚類群落多樣性的現狀,為廣西淡水魚類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采樣地域珠江水系廣西江段,涉及紅水河、西江等珠江干流和郁江、柳江等重要支流,依據等距離及交通可達性,并結合傳統漁獲物采樣等信息,共設15個采樣點,幾乎覆蓋整個廣西境內的重要水域。具體采樣點信息及分布情況分別見表1和圖1。表 1 各采樣點具位置

    水生生物學報 2020年4期2020-08-07

  • 三峽工程“再戰”三號洪水
    發布長江上游寸灘江段、三峽入庫洪水黃色預警,繼續發布長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磯以下江段、洞庭湖區、鄱陽湖區、水陽江洪水橙色預警,金沙江石鼓江段、滁河洪水黃色預警,荊江河段洪水藍色預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報道,此前,長江分別迎來第1號和第2號洪水。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2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5萬立方米/秒。第1號洪水發生發展期間,三峽水庫連“踩”數次“剎車”,下泄流量從3.5萬立方米/秒降至1.9萬立方米/秒,有效避免

    環球時報 2020-07-282020-07-28

  • 20162018年長江下游安慶江段四大家魚仔稚魚資源調查分析*
    大家魚繁殖需求的江段減少,同時受過度捕撈等因素干擾,家魚親魚群體破壞較為嚴重,致使長江流域家魚數量逐漸減少[2]. 近年來長江中游監利江段和漢江丹江口水庫上游早期資源調查結果均顯示四大家魚資源量顯著下降,2007年監利江段四大家魚卵苗徑流量僅為1981年的1.34%,2014年丹江口水庫上游家魚卵苗徑流量下降到1977年的0.25%[3-4]. 長江干流四大家魚產卵場多集中在中上游江段,歷史調查資料表明下游僅在湖口和彭澤江段發現四大家魚產卵場[5]. 任鵬

    湖泊科學 2020年4期2020-07-17

  • 基于江段劃分的內河區域性溢油風險評估方法
    較為單一,可采用江段劃分的方法對其進行分別評估。與傳統的管理轄區劃分方法相比,江段劃分方法可實現更為細致、科學的評估;與網格化分析方法相比,江段劃分方法易于操作,使用方便。因此,基于江段劃分思路,有必要提出一套實用性較強、準確度較高的內河區域性溢油風險評估方法。1 內河區域性溢油風險評估內河區域船舶溢油風險評價要考慮到區域內水文、氣象條件、船舶流量狀況、通航環境狀況、歷史溢油事故的發生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從風險的基本定義出發,綜合運用統計分析、空間分析等方法

    船海工程 2020年2期2020-06-08

  • 長江下游刀鱭(Coilia nasus)仔稚魚的時空分布*
    展,長江下游干流江段沿岸密集分布著許多工廠建設,引起水質污染加劇,漁業方面的捕撈力度也隨需求量增加而加大,種種原因導致水域生境受到的壓力過大,漁業資源明顯下降[4-6]. 受上述因素影響,刀鱭的產卵場和育幼場不斷遭到破壞,洄游距離也逐漸縮短,1970s鄱陽湖分布著的大量洄游性刀鱭產卵場已經極少[7-8];長江口的刀鱭年產量歷史最高3945 t,到2009年已經下滑至年均產量僅為86.2 t;長江定居型刀鱭的資源也不容樂觀,種群的小型化現象較為嚴重[7,9-

    湖泊科學 2020年2期2020-03-27

  • 近十年來赤水河不同江段魚類群落年際變化特征
    步實施,長江上游江段的水域生態環境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生活在此區域內的珍稀特有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將遭受到嚴重的、疊加的和不可逆的不利影響,部分種類很可能因此而滅絕。為了緩解水電開發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帶來的不利影響,2005年, 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建立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地跨四川、云南、貴州和重慶3省1直轄市, 是目前我國最長的河流型自然保護區[4]。2011年, 相關部門對保護區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調整后的保護區包括金沙

    水生生物學報 2020年1期2020-03-04

  • 烏江銀盤水電站蓄水前后壩上和壩下江段的魚類資源及其變動特征
    境差異為基礎的分江段(如壩上庫區江段以及壩下流水江段)的具體描述。由于大壩上下游庫區江段和壩下流水江段生境的顯著差異,因此辨識蓄水前后大壩上下游江段魚類資源組成的差異及其變動特征,對于正確認識水庫蓄水對庫區江段和壩下流水江段魚類資源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3-4]。特別地,烏江銀盤水電站作為兼顧彭水水電站的反調節任務和渠化航道的樞紐工程,其壩下江段為烏江下游所有梯級修建完成后所剩無幾的仍會保持一定流水生境長度的江段。了解銀盤水庫蓄水前后該江段魚類資源的變動特

    三峽生態環境監測 2019年4期2019-12-26

  •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產漂流性卵魚類早期資源現狀
    三個河段。攀枝花江段位于中游,為峽谷激流生境,是青藏高原魚類與江河平原魚類的過渡區域,魚類資源較為豐富,生活有圓口銅魚(Coreiusguichenoti)、長薄鰍(Leptobotiaelongate)、紅唇薄鰍(L.rubrilabris)、長鰭吻(Rhinogobioventralis)等許多長江上游特有魚類[1]。與此同時,金沙江也是我國規劃的大型水電基地,全流域共規劃有27個梯級電站,中游為10個,其中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巖6

    淡水漁業 2019年6期2019-11-27

  • 金沙江梯級大壩運行和三峽水庫運行水位增高對長江上游干流寡鱗飄魚仔魚豐度和分布的影響
    至宜昌之間的長江江段,長約1030 km; 有154種魚類的分布記錄, 包括67種特有魚類, 是長江魚類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江段[1]。三峽大壩和金沙江梯級大壩的建設和運行, 已顯著改變長江上游干流的魚類棲息地條件, 對長江魚類生物多樣性保護構成嚴重威脅[1,9,10]。一方面, 三峽水庫蓄水淹沒了上游干流約600 km河段, 使喜流水性魚類(包括特有魚類)分布范圍減小、資源量急劇下降, 喜靜水和緩流水生境的廣適應性種類分布區擴大、資源量上升[10—13]。另

    水生生物學報 2019年3期2019-05-29

  • 長江干流宜昌-安慶段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及環境分析
    宜昌至南京17個江段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內部資料); 隨后,Xie等[10]對宜昌-南京段大型底棲動物進行了跟蹤調查。在建壩后, 有關大型底棲動物的研究逐漸增多, 但大部分在單一江段或少數江段開展[11—14], 僅趙偉華[15]于2005—2007年對枝江至江陰11個江段開展了大尺度調查。近十年來, 尚未見對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棲動物的系統研究。本文對長江干流宜昌-安慶段共13個江段大型底棲動物開展了調查,對比了汛前、汛后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 并結合歷史數據

    水生生物學報 2019年3期2019-05-29

  • 嘉陵江梯級水利工程開發下不同江段蛇鮈的繁殖生物學特性差異及適應
    程開發前后對特定江段魚類繁殖的影響[8],而較少關注水利工程開發后對不同江段魚類繁殖影響的差異。蛇鮈(Saurogobiodabryi)俗稱船釘子,是嘉陵江的優勢種之一,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鮈亞科(Gobioninae)蛇鮈屬(Saurogobio),是一種棲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層小型經濟魚類[9]。因其肥壯,味鮮美,營養豐富,出肉率高等優點,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目前對蛇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生物學特征[10

    淡水漁業 2019年2期2019-04-04

  •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的食性分析
    (F%)看,上游江段菱形藻屬Nitzschia最高(40%),其次是枝角目(35%)、水生昆蟲附肢(35%)和搖蚊科幼蟲(30%);中游江段水生昆蟲附肢最高(70%),其次是枝角目(60%)、石蠶(55%)、搖蚊科幼蟲(55%)和橈足亞綱Copepoda(55%);下游江段膠鞘藻屬Phormidium最高(55%),其次是菱形藻屬(40%)、卵形藻屬Cocconeis(35%)、藍纖維藻屬Dactylococcopsis(35%)、黃絲藻屬Tribonem

    四川動物 2019年1期2019-02-15

  • 長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魚群落結構研究
    [4]對長江中游江段魚苗進行了種類鑒定; 1982年長江四大家魚產卵場調查隊等[5]對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截流后長江四大家魚產卵場情況進行了調查;1984年余志堂等[6]對銅魚和圓口銅魚的早期發育進行了研究; 1988年易伯魯等[7]對長江干流四大家魚產卵場的分布、規模和自然條件進行了深入調查;2005年喬曄[8]對長江各種魚類早期形態發育與種類鑒別做了詳細的描述。近年來, 唐錫良等[9]、熊飛等[10]分別調查了長江上游江津江段和宜賓江段的魚類早期資源現狀

    水生生物學報 2019年1期2019-01-07

  • 珠江水系四大家魚資源現狀及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于西江桂平至肇慶江段, 以及上游南盤江萬峰湖庫區江段。其在整個流域CPUE最高為南盤江魯布革江段(5.68 kg); 而在中上游紅水河大化、合山江段, 其資源量較低, CPUE值不足1.50 kg。重要的東江、柳江、郁江等支流, 資源量也較少, CPUE值不足2.00 kg。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四大家魚種群空間分布格局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發現河流等級、河流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徑流量與河流深度是珠江水系四大家魚空間分布格局差異的主要影響因子??傮w上

    水生生物學報 2017年6期2017-11-29

  • 錢塘江下游江段魚類資源現狀
    等. 錢塘江下游江段魚類資源現狀[J].浙江農業學報,2017,29(10): 1620-1629.10.3969/j.issn.1004-1524.2017.10.042017-02-27浙江省科技廳公益技術研究農業項目(2014C32066)郝雅賓(1989—),男,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E-mail: hao_ya_bin@126.com*通信作者,劉金殿,E-mail: jdliu2008@hotmail.c

    浙江農業學報 2017年10期2017-11-04

  • 基于耳石微化學的長江安徽和縣江段刀鱭生境履歷重建
    學的長江安徽和縣江段刀鱭生境履歷重建李孟孟1姜 濤2KHUMBANYIWA Davison Daniel1劉洪波2楊 健1,2(1. 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 無錫 214081; 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中下游漁業生態環境評價與資源養護重點實驗室, 無錫 214081)為了解長江刀鱭(Coilia nasus)的“生境履歷”, 利用電子探針微區分析技術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長江安徽和縣江段捕獲的刀鱭短頜鱭

    水生生物學報 2017年5期2017-09-12

  • 向家壩和溪洛渡蓄水對圓口銅魚不同年齡個體下行移動的影響
    年對長江上游永善江段和宜賓江段圓口銅魚年齡結構變動的研究,探討向家壩和溪洛渡蓄水對圓口銅魚不同年齡個體下行阻隔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1)向家壩和溪洛渡蓄水對圓口銅魚下行產生了明顯的阻隔效應;2)向家壩和溪洛渡蓄水對1齡個體的下行阻隔最明顯且最嚴重;3)與單一的大型水庫和大壩相比,多個梯級的大型水庫和大壩會對圓口銅魚的下行產生更為嚴重的阻隔效應。本文擬為金沙江下游圓口銅魚的資源保護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大型水電站;阻隔效應;梯級累積效應;圓口銅魚;單位捕撈努力量

    四川動物 2017年2期2017-04-08

  •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質生物監測與評價
    用水水源。佳木斯江段自上游湯旺河與松花江匯合口上200m處(大來)起,至下游梧桐河與松花江匯合口處止,江段總長度約110km。江段水勢平穩,平均水深4m,最深10.4m;河床寬1000-1200m。1 監測方法1.1 時間2016年6、9月。1.2 地點松花江佳木斯江段干流佳木斯上斷面、佳木斯下斷面、江南屯斷面,支流湯旺河口內斷面和梧桐河口內斷面。1.3 采樣點位松花江干流各斷面分別于左、右各設一個監測點,在兩個支流分別設置一個監測點。1.4 監測項目底棲

    黑龍江環境通報 2017年4期2017-03-15

  • 贛江峽江段漁政管理與漁業環境生態修復實踐
    斌 吳 斌贛江峽江段漁政管理與漁業環境生態修復實踐文/習宏斌1吳斌2編者按:筆者在探索江西省贛江峽江段漁政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相關漁業環境生態修復實踐活動,發現通過降低營養循環以及藻類生物量、適當增殖放流本地原種濾食性魚類、重建沿江岸帶和淺水區原生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可逐步修復水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漁政管理行為是漁政部門履行漁業公共管理職責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職責是依法調控漁業經濟發展,維護漁業生產秩序, 保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保護漁業生物資源

    中國水產 2016年12期2016-12-20

  • 西江人工魚巢增殖鯉魚效果評估
    郁南、云安和高要江段開展了人工魚巢增殖鯉魚的實驗工作,通過實施期間魚巢粘附魚卵數量以及同期鯉魚資源狀況調查對其增殖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兩年人工魚巢分別粘附魚卵量達4.78億粒和4.66億粒,粘附魚卵孵化出膜后統計全部為鯉魚,按照自然水體鯉魚苗的成活率5%計算,兩年分別可增殖鯉魚苗2 120萬尾和2 020萬尾,實現漁業捕撈經濟效益增長達1 272萬元和1 212萬元。實踐證明:選擇好適宜的魚巢投放位置和下水時間,保持魚巢材料的新鮮能使人工魚巢達到更好

    淡水漁業 2016年6期2016-12-03

  • 汀江中上游魚類多樣性及其影響因子
    游河流水域的6個江段的調查數據,探討魚類多樣性的時空差異以及魚類組成與環境因子間的關聯。共采集魚類71種,隸屬4目15科54屬,其中福建省保護動物1種、福建省特有種4種;優勢種有寬鰭鱲Zaccoplatypus、黃顙魚Pseudobagrusfulvidraco、銀鮈Gnathopogonargentatus3種;常見種有馬口魚Opsariichthysbidens等12種。魚類多樣性指數(香農指數)在站位間和季節間差異均顯著。根據典范對應分析(CCA)對

    福建農業學報 2016年6期2016-11-01

  • 湖南沅水五強溪水庫魚類資源現狀及其歷史變化*
    庫尾、庫區和壩下江段,魚類物種數分別為54、67和52,其中,庫區與壩下江段之間魚類群落為中等相似,庫區與庫尾、庫尾與壩下江段之間魚類群落為中等不相似.在生態類型上,水庫魚類呈現多樣化特征,以湖泊定居性、雜食性和底棲性魚類居多,分別占總種類數的68.60%、55.81%和41.86%.各江段漁獲物組成存在一定差異,但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鯉(Cyprinuscarpio)、鯽(Carassius auratus)、蒙古鲌

    湖泊科學 2016年2期2016-10-12

  • 長江上游干流三層流刺網漁獲物結構研究
    江上游宜賓和江津江段三層流刺網漁獲物的調查數據,分析了三層流刺網的主要捕撈對象和個體大小,闡述長江上游干流漁獲物結構現狀。結果顯示,魚類樣本共計673.32 kg,分屬4目9科47種;其中,鯉科魚類占比最大,為61.70%,其次是鲿科,為10.64%,長江上游特有魚類11種,占魚類總種數的23.40%。主要捕撈漁獲對象多為未達到性成熟的個體。對宜賓和江津兩江段三層流刺網漁獲物種類、物種相似度和生物多樣性指數進行了比較分析,宜賓江段魚類39種(含特有魚類8種

    淡水漁業 2016年5期2016-09-23

  • 2014年黑龍江撫遠江段漁獲量及分析
    14年黑龍江撫遠江段漁獲量及分析李文龍 (黑龍江省特產魚類研究所黑龍江佳木斯154002)黑龍江撫遠江段屬黑龍江中下游,江面開闊,水流平緩,江中小島眾多,河流縱橫交錯。尤其在黑瞎子島內更是如此,島內“水路十八彎”,河流與江岔相連,江岔與河流相通,小島與沼澤地“星羅棋布”,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自然成為魚類生長的天堂,繁殖后代的“伊甸園”。黑龍江撫遠江段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漁業資源相當豐富,每年的漁獲量很大,在全黑龍江漁業產量中,撫遠江段漁業產量最大,約占總產

    黑龍江水產 2016年1期2016-03-13

  • 江河水質模型預測初探
    情況.第一、第二江段k值實際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表2 某江第一、第二河口水質參數計算結果注: (1)江段1計算結果k值使用范圍(13km);(2)江段5計算結果k值使用范圍(第5江段)。由表2可以看出,每個江段k1值波動不大,在0.096~0.075之間波動.其主要原因是參數k1值波動受江水溫度和主要污水成份含量的影響.冬季,某江的第一、第二河口江段,受其上游泄排熱水的影響,部分水域水溫高于總體均值;其余各部分江段常年水溫均控制在1℃~0℃間.主要污水成分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4年12期2014-07-01

  • 長江上游江津江段魚類群落結構及資源利用
    樣的水生生物,該江段分布有魚類261種,其中特有魚類112種,在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1].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長江上游魚類資源面臨著巨大威脅,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等對長江上游魚類帶來了顯著影響[2].為保護長江上游寶貴的珍稀特有魚類資源,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建立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地跨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白鱘、達氏鱘、胭脂魚以及其他67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由于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2-10

  • 安徽新安江干流灘涂濕地草本植物區系及物種多樣性
    ,因此,本文只對江段灘涂濕地草本植物進行調查研究。依據不同干擾類型和環境梯度,分別在江段上、中、下游共選取8個灘涂濕地(即8個樣地)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區域及樣地設置見圖1,各樣地基本狀況見表1,群落類型采取優勢種命名的原則。參照一些學者對灘涂濕地調查取樣的方法[2,6],根據灘地濕地具體環境和岸線情況,在每個樣地靠近河岸線的草本群落內平行于岸線設置3條樣線,在每條樣線上間隔一定距離設置10個1 m×1 m的樣方,共240個樣方,調查內容包括:草本植物的種類

    生態學報 2013年5期2013-09-11

  • 長江中游不同江段四大家魚幼魚孵化日期和早期生長的比較研究
    2)長江中游不同江段四大家魚幼魚孵化日期和早期生長的比較研究張 國1,2吳 朗1,2段 明1謝松光1,3(1.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多樣性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武漢 430072; 2.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 淮安 223002)2008年和2009年從東洞庭湖區和長江、監利、鄂州和武穴江段采集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178尾)、草魚Ctenop

    水生生物學報 2013年2期2013-04-19

  • 長江朱楊江段和沱江富順江段魚類體內16種多環芳烴的含量
    715)長江朱楊江段和沱江富順江段魚類體內16種多環芳烴的含量王 汨 閆玉蓮 李 建 岳南南 羅其勇 謝小軍(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水生生物及水環境研究所, 重慶 400715)于2010年9—11月在長江朱楊江段采集到9種魚類標本, 分別為瓦氏黃顙魚(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圓筒吻(Rhinogobio cylindricusGünther)、鯉(Cyprinus carpioLinnaeus)、鯽(Caras

    水生生物學報 2013年2期2013-04-19

  • 梯級水壩脅迫下東江魚類產卵場現狀分析*
    10月對東江古竹江段的魚苗(卵)進行了連續采集,目前魚苗種類已鑒定到26 種(屬),主要優勢種類為鰕鯱(63.0%)、赤眼鱒(16.8%)、尼羅羅非魚(9.7%)、大眼鱖(2.0%)等;調查期間古竹江段魚苗(卵)徑流量初步估算為11.4×108尾(顆),東江魚類主要繁殖期為4-9月.與東江歷史資料及西江江段魚類繁殖現狀相比較,東江魚類產卵場功能極度退化,不僅魚類產卵規模已明顯下降,并且東江古竹江段魚苗中洄游性種類缺失;本次調查證明東江龍川江段原有的四大家魚

    湖泊科學 2012年3期2012-12-11

  • 兩壩間長江江段生態環境變化對漁民生活影響的調查分析
    兩壩建成后兩壩間江段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兩壩建設對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魚類洄游通道形成了阻隔,導致兩壩間自然魚類資源明顯減少[2]。同時研究還報道兩壩間的水質與建壩前相比總趨勢水質污染加劇,局部河段水質惡化,因此進一步導致兩壩間的自然魚類資源減少[3]。因為兩壩間自然魚類資源的減少,導致依靠捕魚為生的漁民的收入減少。為進一步了解兩壩間江段生態環境的變化對漁民生活現狀的影響,我們對漁民的生活現狀和漁民對兩壩間的關注度進行了調查。一、調查目的2012年6月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8-17

  • 黑龍江省鱘鰉魚大馬哈魚放流站舉行中俄邊境水域鱘鰉魚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域黑龍江干流遜克江段和肇興江段分別舉行了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共有 19萬余尾 8至 10公分規格優質施氏鱘魚幼魚投放黑龍江中。在遜克江段舉行的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是由省鱘鰉魚大馬哈魚放流站與遜克縣政府共同主辦、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遜克縣水產局聯合承辦的;肇興江段舉行的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是由省鱘鰉魚試驗站與鶴崗市畜牧水產局及蘿北縣水產局聯合主辦、由省蘿北鱘鰉魚放流基地承辦的。兩次增殖放流活動,均是根據黑龍江省漁政局統一部署舉行的,是我省 2010年水生

    黑龍江水產 2010年4期2010-04-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