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特南語言哲學中的真理論探究

2017-03-29 00:08沈學甫天津城建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300384南開大學哲學院天津300350
滄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實在論普特塔斯

沈學甫(1.天津城建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84;2.南開大學 哲學院,天津 300350)

普特南語言哲學中的真理論探究

沈學甫1,2
(1.天津城建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84;2.南開大學 哲學院,天津 300350)

真理論是普特南內在實在論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對神秘指稱理論批判的基礎上,結合指稱與真理的關系,探討普特南語言哲學中的指稱理論和真理論的主要特征。普特南通過“缸中之腦”實驗挑戰了傳統的真理論,批判了羅素和塔斯基的真理論,接受了達米特的真理觀念,提出把是否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作為判斷一個陳述是否為真的標準。他企圖超越形而上學實在論與相對主義,因此,他又同實用主義者站在了一起。

普特南;語言哲學;指稱;真理;內在實在論

以90歲高齡去世的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2016)教授提出的“孿生地球”(twin earth)、“缸中之腦”(brains in a vat)、“圖林機”(Turing machine)、“貓在席上”(A cat is on a mat.)等論證在當代英美哲學界頗有影響。他與多位當代英美哲學家有過激烈的爭論,他的那些閃耀著思想火花的創造性試驗和精辟獨到的論證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他提出的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語義外在論(semantic externalism)、內在實在論(internal realism)、事實與價值二分法(fact/value dichotomy)等學說成為西方哲學史上永遠抹煞不掉的一頁。他的哲學思想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哲學、從語言哲學到心靈哲學、從實在論到懷疑論、從道德哲學到實用主義、從本體論到認識論等,幾乎涉獵了所有的哲學領域。當代美國哲學家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曾把他比作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不只是在理智的求知欲和果斷的意志上轉變思想,同時在其興趣的廣度和其對社會與道德的關心程度上也是如此?!盵1]有人曾經感嘆“……寫關于‘普特南的哲學’就如像用漁網兜風一樣”[2],然而,不管其思想如何“嬗變”,如何否定、更新、再否定,都離不開一個主題,即語言、心靈和世界的關系。

雖然有學者認為普特南是一位“思想不穩定且嬗變”的哲學家,他“為思考的快樂不惜親自毀滅自己曾經建造的理論大廈”[3]。但是他的每次思想轉變都是以前面思想為基礎的再思考、再修正、再完善。在普特南的眾多著作中,真理論曾長期占據重要位置。他把語言哲學中的某些觀點,特別是指稱理論和真理論,引入他的科學哲學中,以論證他的科學實在論或內在實在論的思想。真理論是普特南內在實在論思想的核心部分,他的代表作《理性、真理與歷史》也是圍繞其真理論進行探討的。嚴格來說,指稱理論是意義理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真理的本質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哲學話題。但直到20世紀,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們才試圖把這個問題從認識論中分離開來。普特南的指稱理論是和其真理論緊密相連的。為了突出普特南內在實在論的理論體系,筆者在對神秘指稱理論批判的基礎上,結合指稱與真理的關系,探討普特南語言哲學中的指稱理論和真理論的主要特征。

一、挑戰傳統真理論——“缸中之腦”論證

普特南假設了一個科幻小說中會出現的“缸中之腦”實驗。一個邪惡的科學家要對一個人做個手術。他把這個人(你可以想象這個人就是你自己)的大腦(你的大腦)切下,放在裝滿了一種能使大腦存活的特殊營養液的大缸中。大腦的神經末稍被連在一臺超級科學計算機上,該計算機使被切下大腦的那個人產生一切都完全正常的幻覺,似乎有人、物體、天空等等存在著。但是那個人(你)所體會到的一切都是由于計算機對神經末梢的刺激產生的。該計算機非常聰明,如果那個人想舉手,那么計算機的反饋就會使他“看到”并且“感到”手被舉起來了。而且,由于程序的變化,這位邪惡的科學家能使那個人“體驗”任何科學家想給他提供的環境??茖W家還可以把那個人對于大腦手術的記憶抹去,那么他似乎本身就已經處在這個環境當中了。那個人還可以坐下來閱讀關于這個有意思但相當荒謬的假設的一些文字記錄:有一個邪惡的科學家把一個人的大腦切了下來,放在了盛滿一種能使大腦存活下去的特殊營養液的缸里。大腦的神經末梢被連接在了一臺超級科學計算機上,該計算機使那個人產生幻覺……

在這種狀態下,那個人自己已經完全不能意識到他只是一個缸中之腦。我們還可以再設想人人(包括所有的科學家在內)都是缸中之腦。也許根本就不存在邪惡的科學家,也許(雖然很荒謬)整個宇宙中碰巧僅有一臺自動機,它控制著一個裝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大缸。這時我們假設該自動機讓我們所有人都產生一種集體幻覺,而不是許多割裂開來毫無關系的幻覺。你能“聽到”我的聲音,“看到”我在說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彼此之間在進行正常的交流,而實際上所有這一切并沒有真正發生?,F在普特南提出一個問題,該問題看起來很傻但卻能使人很快進入真實的哲學深度?!凹俣ㄟ@個故事的全部的確是真的,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都成了缸中之腦,我們能否‘說’或者‘想到’我們所有人自己都是缸中之腦?”[4](P7)普特南隨后斬釘截鐵地給出了他所論證的否定答案:“‘不,我們不能?!聦嵣?,我要論證的是盡管該假設不違反任何自然規律,但是認為我們實際上都是缸中之腦而且與我們所體驗到的一切完全一致這樣的假設不可能是真的。它不可能是真的,因為從某種方式上來說,該假設是自我反駁的?!盵4](P7)

對于普特南上面提出的那個問題,笛卡爾主義者肯定會做出肯定的回答,他們認為自己都是這種缸中之腦,即脫離外部世界的精神實體。但是普特南精心設計的這個“缸中之腦”實驗反駁了笛卡爾“內在精神實體”與“外在精神世界”的荒謬性。普特南指出,“認為‘缸中之腦’這種可能性有意義的假定產生自兩種錯誤的結合:(1)過于認真地看重物理的可能性;(2)無意識中運用了一種神秘的指稱理論(magical theory of reference),認為某些心理表象必然指稱某些外部事物或某些類事物?!盵4](P15)

普特南認為指稱與外部世界通過歷史因果鏈和環境的作用有某種因果聯系?!案字兄X”實驗區分了內部世界(缸)和外部世界,這是指稱“那個人是缸中之腦”的前提條件。正常情況下,“缸”指稱一種容器,“腦”指稱人的思維器官。但在這個實驗里,“缸”和“腦”不能指稱真實世界中的缸和腦,它們的指稱實際上發生了變化。如果缸中之腦中的人能夠想我們之所想、說我們之所說、做我們之所做,那么從指稱的意義上來講,他們所想所說所做的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不是缸中之腦,所以我們才會提出“我們都是缸中之腦”的問題,而如果我們都是缸中之腦的話,那么我們根本就不會思考這個問題。普特南說到,“如果我們是缸中之腦,那么‘我們是缸中之腦’這個句子說的就是假話(如果它說了什么的話)?!虼嗽摷僭O(必定)是假的?!盵4](P15)

可見,普特南挑戰了近代西方認識論的傳統真理論,即真理是人的內在主觀意識對外部世界的正確反映。傳統真理論認為人的主觀意識是外部客觀世界通過符號或圖像等形式的反映,外部世界完全不依賴于人的內在主觀意識而存在?!案字兄X”實驗是以現有的部分科學理論為基礎的。這個問題的懷疑論本質可以借由其他思想實驗來闡發,所以這個懷疑論本質上是和經驗科學無關的。

二、批判羅素和塔斯基的真理論

(一)批判羅素的真理符合論

普特南是從總結和批判羅素的知識論開始探索指稱和真理問題的。羅素在《哲學問題》(Problems of Philosophy)一書中把知識分成了兩類:親知的知識(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和描述的知識(knowledge by description)。在羅素看來,親知的知識局限于可被直接理解和命名的感覺材料(sense data),只有借助感覺材料人們才能肯定一個名字所指的是什么。羅素把這些名字稱作邏輯專名(logically proper names)。而描述的知識則通過對包括邏輯專名的事物進行描述來獲得。普特南把羅素對知識的論述進行重述,指出羅素的指稱理論包括三方面內容:“(1)術語有兩種:基本術語(basic term)和確定的術語(defined term);(2)確定的術語和描述是同義的,也就是,‘有且只有一種實體……’這種形式的表達;(3)基本術語指稱我們有某種認識論接觸的東西?!盵5](P69)在此基礎之上,普特南繼續總結羅素所堅持的真理符合論(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a)斷言與事物的狀態相符合;如果事物的符合狀態得到則斷言為真,否則為假;(b)我們對斷言的理解在于某種事物的狀態與其相符合的知識當中;(c)任何斷言的最終成分是邏輯專名這一事實使我們掌握知識成為可能,我們通過親知邏輯專名的指稱獲得了知識?!盵5](P69)

羅素的上述理論指出了知識和術語的種類、特點,以及真理和指稱的關系,為進一步進行哲學討論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但同時也受到一些后來的哲學家的批判。普特南認為,羅素的部分理論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甚至他自己都放棄或修正了一些觀點,例如:一切有意義的斷言能被降低為關于感覺材料的觀點后來便被放棄了。但是如果我們不規定基本術語必須指稱感覺材料,并且我們沒解決上面(3)中所說的“認識論接觸”的本質,那么許多哲學家直到現在仍然會贊成(1)、(2)、(3)。同樣地,在我們陳述羅素真理符合論的形式中(c)后來被放棄時,多數哲學家直到今日可能會接受(a)和(b)。

按照這種解釋,這里的“術語”或邏輯專名是“單一的術語”,也就是說,我們一直在談論的諸如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珠穆朗瑪峰(Everest)、昏星(The Evening Star)等表達指的都是一件事物。與邏輯專名相對應,羅素還持有這樣的觀點,像“火”或者“金子”這樣的通名與其他表達是同義的,即與其從屬于某個相關種類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同義的。例如:“金子”就與“重的、不易腐蝕的、貴重的、黃色金屬”同義,這些詞加在一起構成“金子”這個類的所有成員所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普特南對這種固定的等同定義持否定的態度。筆者在上文也討論到,普特南認為術語的定型所規定的共同體中成員的標準是可能發生變化的,老虎失去花紋仍然是老虎,蝴蝶丟掉翅膀也依然是蝴蝶。因此,羅素所指的充分必要條件把所有特征當作不可變因素是不可取的。

在那些批評羅素的傳統觀念的哲學家當中,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分別獨立地發表了一系列相似的觀點。在對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研究的基礎上,普特南對此還提出了他的新指稱理論(new theory of reference)。他在《夢幻與“深層語法”》(Dreaming and “Depth Grammar”)一文中舉了一個“多重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的例子。普特南假設到:世界上存在某種東西,例如病毒,通常情況下會導致某某病癥的發生,可能其它的疾病在一些病人當中偶爾或很少產生這種病癥,而且不一定具有典型意義。如果有病人有了這種病癥,我們會說他患的是“多重硬化癥”,當然如果病理的結果不正常我們也可能會弄錯。即使病癥可能相當異常,如果某種疾病的病因是那種導致多重硬化癥的病毒,那么我們在對病理做了較多的研究后,仍然會把該種疾病歸于多重硬化癥之類。顯然,我們關于“多重硬化癥”的外延的維度發生了轉換。

普特南指出,“已被稱為‘新指稱理論’的中心意思之一出現了:某種術語的外延(后來我要談到的‘自然種類世界’,意指自然物質、物種以及物理量值這些事物的名字)不是由預先規定的一套‘標準’所固定的,而是部分地由世界所固定。多重硬化癥、金子、馬、電遵循客觀的規則;在理性中把什么東西包含在這些類別取決于那些規則表現為什么?!盵5](P71)

普特南認為,因為我們不是確切地知道這些規則,所以我們不得不給這些類別的外延留一些公開的余地,而不是通過用充分必要條件給術語提供同義詞來固定它們的外延。例如:“多重硬化癥”的外延包括任何與多重硬化癥的“范式”病例的絕大多數表現出同樣的性質;我們不設想我們預先完全知道了那種性質是什么(那些規律是什么)。在決定術語的外延方面,尋找規則(為的是提高我們所掌握的規則的準確性)的范式和研究方案取代了嚴格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新指稱理論是普特南通過批判羅素的真理符合論所得出的結論。

(二)解釋塔斯基的真理論

為了更好地探討指稱與真理的關系,普特南對塔斯基(Alfred Tarski)(包括戴維森)的真理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他首先解釋了塔斯基真理理論的一個主要論點“去引號”(disquotation)的觀點。隨便選取任何一個句子,例如:雪是白的。給這句話加上引號便有了:

“雪是白的?!?/p>

再加上“是真的”,于是成了:

“雪是白的”是真的。

那么,當且僅當原來的句子是真的這個后來的句子本身才為真。所以塔斯基典型的真理形式為:“P”是真的當且僅當P(“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按照塔斯基的觀點,認識這些事實是理解短語“是真的”的關鍵所在。簡言之,要理解P是真的(這里P是放在引號中的句子),只要給P“去引號”,即去掉P兩邊的引號,并擦去“是真的”。例如:“‘雪是白的’是真的。這句話意思是什么?它的意思是:雪是白的?!嬖谝粋€真實的外部世界’是真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存在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如此等等?!盵6](P9)

普特南指出,實際上“去引號”理論主張的是:對于“說某物是真的意思是什么”這類問題的回答不必使其本身承擔下面這種觀點,即那個事物是什么,或者它如何能或不能被證實?!澳憧梢詫Α┦前椎摹鑫ㄎ镏髁x解釋(materialist interpretation);你可以相信‘雪是白的’是可證實的(verifiable),或者它只能被證偽(falsifiable)而不能被證實;或者它只能在0和1之間是可確定的(confirmable);或者不是上述的任一解釋;但是‘雪是白的’還是相等于可斷言(equi-assertible)‘“雪是白的”是真的’?!盵6](P10)普特南認為,按照這種觀點,“是真的”只是一種“語義上升”(semantic ascent)的策略,即從“客觀語言”到“元語言”的斷言的“提高”,而該策略并沒有做出認識論或形而上學上的斷言。

由此可見,塔斯基的“去引號”的觀點表明其理論基礎是“對等原則”(equivalence principle),“但是對等原則在哲學上是中立的,塔斯基的工作也是如此。談到任何真理論,‘雪是白的’都與‘“雪是白的”是真的’對等?!盵4](P129)就連塔斯基本人也曾說過,“我們可以在不放棄任何我們已有的認識論態度的情況下接受真理的語義性概念……語義性概念對于所有這些爭端是完全中立的?!盵7]因此,塔斯基只是想為“真理”尋找一個恰當形式上的語義學解釋。普特南認為,我們應該把“是真的”看成一個哲學概念,人們能否以某種方式使用這個概念是“是真的”作為謂語的真值條件?!耙粋€其真正意義與說話者使用并理解語言的方式無關的性質,不能因為與謂語‘是真的’意義相同而被認真地提出來……”[8]

三、真理——理想化的辯護

普特南贊同達米特的觀點,他們二人對于塔斯基真理論的看法非常相似。達米特的一些主張影響了普特南思想的轉變并在普特南那里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使普特南構建了他獨特的內在實在論思想?!袄硐牖霓q護”(idealization of justification)是普特南真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他的“內在實在論”的一個基本觀點。[9]他曾經這樣表示自己是如何受到達米特影響的?!八?指達米特——筆者注)的評論對我的思想非常重要,雖然我們的觀點中仍然存在許多分歧意見,但我在《實在論與理性》(Realism and Reason)中表現出的思想轉變,部分地是由于我們對話的結果?!盵6](PⅧ)“他對形而上學實在論的抨擊已經使我自己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盵10]

按照普特南的解釋,達米特認為塔斯基的理論就是重構真理符合論,而不具有解釋真理的功能。達米特的觀點是,在語言哲學中我們需要兩種真理的觀念:“真”的內在意義(the internal sense of “true”)和真理的外在觀念(the external notion of truth)。如果我們運用一個話語中介L,那么我們能把這個中介延伸到元語言ML中,而ML既包含L又包含一個對于L的真值表述。如果P是任意一個L的句子,那么(就如同一個邏輯事實)“P”是真的與P是對等的,這是ML的一個特點。也就是說,如果“雪是白的”是L的一個句子,那么從這種意義上的“真”來講,該句子與“‘雪是白的’是真的”對等會是一個邏輯事實。達米特把這種(塔斯基式的)“真”的意義稱作“真”的內在意義。普特南認為,這種意義與塔斯基的真理形式一致,“既沒有告訴我們如何理解‘雪是白的’或者‘“雪是白的”是真的’,也沒有告訴我們在什么條件下做出如上的斷言是對的?!盵5](P83)

普特南接受達米特談到的另一種“正確的”意義。在這種意義上,理解一個句子就是知道“那個句子什么時候是正確的”的斷言。達米特把這種意義上的真(或“正確”)理解為辯護的認識論觀念(epistemic notion of justification)。他認為,一個陳述是真的如果它的斷言能被證明。達米特把這種意義稱作真理的外在觀念。在這種意義上,知道一個句子的意思就是知道該句子在什么條件下是真的,而真理符合論卻把“正確的”意義等同于與獨立于心靈的事物的狀態相符合。

達米特的兩種真理的觀念基本上被普特南接受。受其影響,普特南同樣認為哲學上所要探討的真理是真理的外在觀念。普特南指出,“達米特認為真理是辯護,而我把真理看成是理想化的辯護?!盵6](P84)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真理是辯護,因為:真理被認為是不能丟失的陳述的一種特性,而辯護是能夠丟失的;辯護有程度大小之分而真理沒有。在他看來,理想化的辯護主要有兩個特點:“(1)真理獨立于此地此時的辯護,但并非獨立于所有的辯護。宣稱一個陳述為真就是宣稱他能夠被辯護。(2)人們期望的真理是穩定的或‘趨同的’;如果一個陳述及其否定都能夠被‘辯護’,即使條件像人們期待的那樣理想,那么認為陳述具有一個真值也沒有意義?!盵4](P56)

四、結論

普特南對塔斯基和戴維森等人真理論的批判使他擺脫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轉向非常清晰的理想化的辯護的真理,這種觀點是以一定的文化傳統為基礎的。他的真理論表明了塔斯基的真理論可以解決實質性的問題,盡管有些哲學家不這樣認為。他“企圖在形而上學實在論與相對主義的夾縫中生存:既反對真理符合論,又不贊同主觀真理論。他提出把是否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作為判斷一個陳述是否為真的標準。在這一點上,他又同實用主義者站在了一起?!盵11]普特南的真理論是內在真理論,具有預見性、自洽性,其所對應的是事實與合理的可接受性,而合理的可接受性又涉及到文化價值,這同樣也與社會倫理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普特南后來提出的事實和價值學說可以看成是其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由此,普特南在語義理論基礎之上突出指稱問題,從而發展了其真理論并上升到事實與價值階段,形成了倫理學思想,走向了實用主義實在論階段。雖然這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但是其理論意義是不可小覷的。普特南通過對于解決傳統真理論的多次嘗試和長久的哲學之旅最終探討了人生,回歸了哲學的本原和真諦。正如其本人所言:“哲學不是一個歸結為終解的學科,最新的觀點——不管其是否自身產生自身——仍然不會清除其神秘性,探索這一點是哲學工作的特點……”[12]

[1] Richard Rorty. Review of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3[J]. London Review of Books,1983.

[2] John Passmore. Recent Philosophers[M]. London: Gerald Duckworth,1985.

[3] 陳亞軍.從分析哲學走向實用主義——普特南哲學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4] Hilary Putn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5] Hilary Putnam. Realism and Reason: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ume 3[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6] Hilary Putnam. Meaning and the Moral Sciences[M].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78.

[7] [美]A.塔爾斯基.語義性真理概念和語義學的基礎[A].[美]A.P.馬蒂尼奇.語言哲學[C].牟博,楊音萊,韓林合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8] Hilary Putnam. James Conant, ed. Words and Lif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9] 涂紀亮.美國哲學史(第三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0] Hilary Putnam. Conant, James, ed. 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11] 李國山.歐美哲學通史(精編本)[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12] Hilary Putnam. Representation and Reality[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88.

AnInquiryintotheTheoryofTruthinHilaryPutnam’sPhilosophyofLanguage

SHEN Xue-fu1,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2. College of Philosoph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The theory of truth is the core of Hilary Putnam’s internal realis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eatures of reference theory and truth theory. Putnam challenges traditional truth theory with brain-in-a-vat experiment, criticizes the truth theory of Russell and Tarski, accepts Damit’s concept of truth, and thereby advocates whether it has reasonable acceptability should be the criterion of judging a statement. He intends to transcend metaphysical realism and relativism, and as a result, he restores his standpoint of pragmatists.

Putna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reference; truth; internal realism

B712.59

A

2095-2910(2017)03-0048-05

[責任編輯尤書才]

2017-06-28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當代西方哲學思想中翻譯理論在中國的接受性研究(1978-2016)”,編號:No.TJZX16-003。

沈學甫(1980-),男,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南開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研究方向:語言哲學。

猜你喜歡
實在論普特塔斯
“嚴肅”的“戲仿”——從《普特邁瑟故事集》看辛西婭·奧茲克的“禮拜式”敘事
探索小日歷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備胎也有春天
霍金的依賴模型實在論與馬克思的“有機哲學”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阿奎那關于原罪的實在論解析
哈薩克民族藥塔斯瑪依混用辨析
EPR 悖論
推力、模式、困境與目標:阿普特政治現代化理論的解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