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及指導

2017-06-28 22:15吳航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問題表征指導

吳航

【摘要】積木游戲中的建構認知類問題可分為決策類、設計類和疑難排除類三類。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涉及試誤、類比及分析、頓悟等內容,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幼兒有關建構的知識及其結構化程度,問題的種類、難度、數量和呈現方式等。教師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問題解決共同體形成、豐富幼兒的積木建構經驗、提高幼兒建構知識的結構化程度、提升問題表征的表象化和清晰化水平等方式來促進幼兒問題表征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積木游戲;建構認知類問題;問題表征;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7)1/2-0012-05

一、問題的提出

游戲是幼兒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更是幼兒問題解決的綜合性真實情境。積木游戲作為深受幼兒喜愛的建構游戲活動,能有效促進幼兒認知、健康、語言、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皮亞杰認為,建構游戲(包括積木游戲)是“‘象征性游戲與非游戲活動之間的一種過渡,它最初受象征主義的影響,但逐漸成為真正的智力適應活動”?!?〕反觀目前對積木游戲發展價值的探討,主要集中于五大學習與發展領域,缺乏對促進幼兒問題解決能力發展作用應有的關注?!?〕

幫助幼兒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薄?〕問題解決一般包括三個階段:表征問題階段、解決問題階段、監控和評估問題階段?!?〕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正確地進行問題(內部)表征是問題解決的關鍵?!?〕

關于問題表征的定義,目前學界還存在不同意見,但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問題表征包括內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兩方面。內部表征是“問題解決者從問題刺激情景中提取信息,從記憶系統中回收信息,在工作記憶中編碼信息,以形成對問題結構的心理圖式”?!?〕這就是說,內部表征是對問題的理解,即問題解決者構建的關于問題解決的認知結構。外部表征則是“問題情景的成分和結構,包括物理符號、物體、維度,以及外部規則、約束條件或邊界條件等”,〔7〕即問題本身的提法、問題的外部結構和情境等,它可以用圖表、照片或文字等形式加以呈現。問題的內部表征和外部表征是兩個不同但又有密切聯系的概念。幼兒在開展積木游戲的過程中會面臨種種不同性質、難度的問題,包括認知問題、社會性問題、數學問題、美學問題、情感問題等。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幼兒在積木游戲中對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

二、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的類型

根據問題空間是否明確,問題可以劃分為良構問題和非良構問題。幼兒在開展積木游戲過程中所碰到的建構認知類問題,主要是指與建構這一領域知識和實際操作行為有關的問題。它屬于非良構問題,因為其問題成分常常是未知的,問題空間也并不明晰。這些建構認知類問題,又可進一步劃分為決策類問題、設計類問題和疑難排除類問題。

(一)決策類問題

決策類問題主要指在熟悉情境、明了限制條件的前提下,從幾種可能的備選方案中做出選擇的問題。表現在幼兒積木游戲中,往往是幼兒對積木游戲材料(包括數量、形狀、顏色等)、游戲伙伴、游戲地點、游戲主題等做出選擇。例如,在一堆積木中,幼兒挑選了一定數量、一定形狀的積木,走向某個場所和某名幼兒一起搭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面臨多個決策類建構認知問題。

(二)設計類問題

設計類問題主要指幼兒能夠識別建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并能通過具體設計活動表征他的認識和理解。設計類問題包括建構物的組成,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某個部分內部的細節,需要多少不同顏色、形狀的建構零件,以什么操作方式(如平鋪、疊高、架空、圍合等)來完成等。例如,幼兒欲建構“火箭塔”,會對“火箭塔”的構成進行預先設計,如“火箭塔”包括哪幾個部分,用什么建構塔基、電梯及主體部分等。

(三)疑難排除類問題

疑難排除類問題主要指幼兒能識別建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診斷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幼兒在積木游戲中遇到的疑難排除類問題主要有穩定性問題、連接性問題、平衡性問題、安全性問題、材料性問題等。例如,建構物之所以倒塌,是因為大積木放在了小積木之上;建構滑梯的過程中滑梯滑落,是因為其下方缺乏支撐物和阻擋物等。

三、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問題表征貫穿整個問題解決過程,是影響問題解決的核心要素。幼兒在積木游戲中對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實際上就是組織建構認知類問題空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受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表現出對建構認知類問題的不同類型表征。

(一)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發展

對于幼兒而言,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往往是按照兩個不同的方向來進行的。一個是從現有條件出發,一個是從目標出發。幼兒年齡越小,越可能從現有條件出發。

從現有條件出發的問題表征方式,在本質上是一種試誤法。因為幼兒對問題解決尚缺乏足夠的經驗,對現有建構條件基礎上自己的操作可能帶來的后果缺乏判斷能力,因此,他會對每一種可能進行嘗試。如果幼兒對“建構”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就會更傾向于選擇某種或某個“可能”進行嘗試,而放棄一些其他的“可能”。如果幼兒在積木建構游戲中具備解決各類不同性質、不同難度問題的充分的知識和經驗,他就可以實現對建構認知類問題的完全表征,并順利解決問題。

從目標出發的問題解決路線更多是針對問題的分解和轉化而言的。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復雜問題,也就是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往往不確定或比較模糊。這時,幼兒對問題的表征就必然會存在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錯誤到正確、從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這樣就存在一個從無表征到完全表征的過程。在無表征狀態下,問題解決只能采用試誤的方法來完成;完全表征狀態實現了對問題的頓悟;中間狀態則是在建構知識經驗參與下的類比式或分析式問題解決,此時幼兒會一步一步地比較、分析、假設和判斷,具有明顯的目標朝向色彩?!?〕

因此,幼兒在積木游戲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建構認知類問題時,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表征:無表征下的試誤→有表征下的類比、分析→完全表征下的頓悟。

(二)影響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因素

對于積木游戲中不同性質和難度的建構認知類問題,不同的幼兒表征方式和程度也會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影響幼兒對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當然,可以將其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1.內部因素

影響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內部因素主要有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認知因素主要包括幼兒有關建構的知識及其結構化程度、幼兒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策略、幼兒的元認知狀態等。非認知因素涉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情緒情感等。

第一,幼兒有關建構的知識及其結構化程度。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專家在解決非良構問題過程中會運用大量的具體領域知識。完整的具體領域知識可能會提高在相關領域內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增加幼兒有關建構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也有提高其對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能力的作用。幼兒有關建構的知識,至少涉及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大類。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的陳述性知識包括建筑物的組成部分(如基礎、墻體或柱、樓層、梁、樓梯、屋頂、門窗等)、建筑結構要求(安全、穩固、平衡、美觀等)、建筑繪圖等。程序性知識則涉及如何做的問題,主要包括如何設計建筑物或建筑物群,如何選擇恰當的建筑材料,如何搭建墻體,如何搭建樓梯,如何保持建筑物的平衡,如何繪制建筑圖等。

幼兒不僅需要有豐富的有關建構的知識和經驗,更需要將其結構化并加以優化,以促進幼兒對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和解決。積木游戲“能手”往往使用的是有組織的“圖式”,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經驗。形成這種表征問題的“圖式”,往往需要通過大量樣例的學習。樣例既包含建構原理信息,又包含建構形式信息。原理信息往往是幼兒解決積木游戲中設計類和疑難排除類問題的關鍵。

第二,幼兒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策略。

幼兒在積木游戲中,是否具有解決建構認知類問題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策略,即幼兒能否對問題進行感知、理解、分析、概括、評估,往往預示著幼兒會如何去解決此類問題。根據布盧姆的認知領域目標分類學說,我們認為幼兒在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解決中,其思維水平可能包括以下六個層面:回憶經驗內容的感知性思考、詮釋事件意義的理解性思考、發現影響因素的分析性思考、改變問題解決策略的應用性思考、整合個別經驗的概括性思考和依據目的進行判斷的評估性思考。在某個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幼兒可能會綜合使用若干種不同水平的思維和認知策略。以幼兒搭建積木滑梯為例?;顒映跗?,由幼兒個人搭建積木滑梯。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幼兒都會試圖回憶自己玩滑梯的經驗,這屬于回憶經驗內容的感知性思考。在搭建滑梯的過程中,幼兒會察覺到坡道有高低落差的特征,這是詮釋事件意義的理解性思考。同時,幼兒嘗試將長方形積木斜放來表征坡道,這可以說是改變問題解決策略的應用性思考?;顒雍笃?,幼兒對同伴提出的關于積木滑梯結構的問題做出回應,增加了“樓梯”以及用于連接樓梯和坡道的“平臺”,使其更貼近真實世界中滑梯的造型。這里就可能包括認為平臺會倒塌的原因是四倍塊積木太重的分析性思考;綜合多次坡道失敗的經驗,提出“以樓梯來支撐坡道”的概括性思考;選擇四倍塊積木當作坡道扶手的評估性思考。

第三,幼兒的元認知狀態。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問題解決者的自我效能感、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監控及問題解決策略,這三種元認知狀態/成分與問題表征水平或表征能力均顯著相關,尤其是問題解決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0〕幼兒的自我效能感通過情感性因素,直接影響幼兒在積木游戲中解決建構認知類問題的信心,進而影響其對問題的表征和解決。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最無效的方法是試圖直接從改變學生的動機強度、興趣或情緒狀態入手,最有效的方法則是從認知操作策略與方法入手,讓學生采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成功地解決問題”,〔11〕由此獲得正向積極反饋,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2.外部因素

影響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外部因素較多,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問題的種類、難度、數量、呈現方式以及幼兒與他人的關系和互動等。

第一,問題的種類、難度、數量和呈現方式。

研究顯示,問題呈現方式會影響問題的表征。不同的問題呈現方式和幼兒對該問題的外部表征方式是緊密相關的?!?2〕問題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如文字描述,使用裝飾圖、信息圖、視頻等,而這些不同的呈現方式與問題的種類、難度、數量等結合,會產生多種復雜的情況,影響幼兒問題表征的有效性和適宜性。

第二,與他人的關系和互動。

幼兒往往是在他人的啟發和引導下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因此,與成人(熟悉或不熟悉的、教師或家長)、同伴之間的關系及互動方式往往會影響其對問題的表征。例如,幼兒往往模仿游戲中的“能手”,或者與他人商討問題所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何解決等,這都會影響其對問題的表征和問題解決策略的運用。

四、教師促進幼兒積木游戲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能力發展的支持性策略

問題的表征建立在對問題的正確理解上,問題的適宜表征對問題的解決會產生顯著影響。但幼兒受年齡、發展水平等因素所限,其工作記憶的容量相較成人而言,非常有限。因此,幼兒在對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進行表征時,必須對已有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對問題進行界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從以下這個支持性流程入手,促進幼兒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能力的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個人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3〕教師設置問題情境,使之與幼兒現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矛盾、沖突,以激發幼兒問題解決的欲望。在積木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木為媒介”創設問題情境,減少或增加積木的種類、數量或改變積木的呈現方式,例如減少四倍塊積木的數量,促使幼兒思考其他積木與四倍塊積木之間的等量關系等。教師也可向幼兒提供有結構造型或無結構造型的實物、圖紙,或反映幼兒建構過程及結果的照片或視頻,促使幼兒表征建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還可以自身為媒介,通過提問來開啟問題,促進幼兒問題表征和解決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尤其需要考慮問題的層次性,也就是說,問題的設置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引導幼兒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問題提示下,提升問題表征和解決能力。

(二)支持幼兒對積木游戲建構認知類問題的表征

1.促進問題解決共同體形成

幼兒對問題的表征受其與他人的關系和互動的影響。教師為提升幼兒問題表征能力,可鼓勵并引導幼兒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做“小先生”,促進問題解決共同體的形成。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保障游戲中每個參與者都有經驗分享、需求表達、提出問題的機會和可能,以創造平等、對話的游戲關系和氛圍。

2.豐富幼兒的積木建構經驗

豐富幼兒的積木建構經歷和體驗,一方面可以增強其腦部特定神經回路的深刻聯系,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兩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幼兒問題表征能力的發展。教師可通過鼓勵幼兒參與積木游戲,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建構物及其組成,激發幼兒的思考,以豐富幼兒的積木建構經驗。

3.提高幼兒建構知識的結構化程度

在積木游戲中,幼兒面對的建構認知類問題既存在數量上的差異,更存在性質和種類上的不同。這就必然要求幼兒一方面要豐富有關建構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要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建構知識的結構化,以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表征。教師可創設條件,鼓勵幼兒通過替代性觀察(即觀察有經驗專家的建構行為,這里的有經驗專家包括各個行業的相關人員、教師、其他幼兒等),和專家一起完成建構任務,按樣例進行練習等,來完成相應的積木建構任務。

4.提升問題表征的表象化和清晰化水平

教師可鼓勵幼兒通過繪制建構圖、流程圖,或制作模型和列表,或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等方式表征問題,以提升幼兒對積木游戲中建構認知類問題表征的表象化和清晰化水平,同時也促進幼兒問題解決的自我監測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華愛華.教師在積木游戲中的觀察與指導〔J〕.幼兒教育,2014,617.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VOSS J F.Problem solving and reasoning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M〕//C ANTAKI.(eds.)Analyzing everyday explanation:A casebook of methods.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88:74-93.

〔5〕〔6〕鄧鑄,余嘉元.問題解決中對問題的外部表征和內部表征〔J〕.心理學動態,2001,(3).

〔7〕ZHANG J.The nature of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in problem solving〔J〕.Cognitive Science,1997,(2).

〔8〕〔9〕鄧鑄.問題解決的表征態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2.

〔10〕葉平枝.幼兒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和提升策略:以幼兒園體育活動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439(5):22-25.

〔11〕鄧鑄.知識豐富領域問題表征與解決策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

〔12〕邢強,蔡新華.問題呈現方式對小學生算術應用題表征的影響〔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3〕袁維新,吳慶麟.問題解決:涵義、過程與教學模式〔J〕.心理科學,2010,(1).

猜你喜歡
問題表征指導
高職院校中企業引進教師的適應性:內涵、問題表征與對策
從“他律”到“合理化自律”
淺談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與評價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探討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頓悟”與幫助學生“頓悟”
基于課程標準的數學表征考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