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救贖,生命解脫

2022-05-30 13:43鄧春夢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9期
關鍵詞:孫紹振里科夫套子

鄧春夢

《裝在套子里的人》[1]是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之一,入選統編版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小說以其幽默諷刺的手法將別里科夫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經典永遠是經典,時隔多年,對于別里科夫形象的認識,永遠有解讀不盡的空間。本文試圖借鑒孫紹振在小說審美鑒賞方面的方法,對別里科夫內心進行挖掘,對人物形象進行再認識,由契訶夫的創作特點認識別里科夫這一類人的人性扭曲,自我缺失。

一、還原情感邏輯,窺探自我救贖

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里談到“中國只有兩個時代,坐穩了奴隸的時代和爭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2]。中國人受到壓迫卻不自知,正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受到沙皇制度抨害而不明。真誠的相信自身的“套子”可以達到自我救贖的目的,在“套子”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心滿意足,受到了更深的精神控制,最終不過是個荒謬的笑話。

文本中提到別里科夫以自己“套子”式的論調轄制著整個中學乃至全城的人十五年之久。所有的人因為怕他那種唉聲嘆氣,不敢舉辦家庭晚會、不敢吃葷、不敢打牌、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交朋友……這樣的說法看似合理,但其內在的矛盾卻不堪一擊。孫紹振先生提倡,分析文本要打破作品天衣無縫的統一,進入到形象的深層、內在的矛盾,并將文本的隱性矛盾還原出來,通過對客觀真實生活的還原回歸到作者的情感和理智,從而還作品一個完滿的解釋,最終回歸統一。[3]仔細閱讀文本發現,別里科夫一個無權無勢的人何以有如此強大的能耐讓整個城市的人都懼怕他,并且十年如一日。更為矛盾的是,他自身同樣體現出了一種恐懼,文中寫到“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么事,深怕小賊溜進來。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此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穿雨鞋,打雨傘,且穿暖和的棉大衣是他的標配。明明對于政府的告示他覺得既清楚又明白,卻總抱以質疑的態度,認為其中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凡是違背法令、不合規矩的事,跟他毫無關系卻惹得他悶悶不樂,等等??雌饋砥匠<毿〉氖聦τ趧e里科夫卻有著不同的含義,使他表現出不合常理的行為矛盾。而一切不合乎常理也沒有理性邏輯的行為,通過還原人物的心理則有著它自身的情感邏輯。

人的行為是受一定情感影響的結果,而這種情感有時表現為無意識,并不能被人準確地認識到。別里科夫自身的行為所投射出的情感,沒有理性可言,但卻有他自身的隱性邏輯。尋找人物情感的邏輯起點,即別里科夫對“套子”的癡迷,就像《紅樓夢》的“情癡”賈寶玉對感情的“癡迷”一樣。這種“癡迷”既是對外在套子的“癡迷”,比如把雨傘、雨鞋、小刀都放進套子里,還想方設法把自己遮住;同時也是對他“套子”式論調的“癡迷”,試圖從“套子”中尋找精神的慰藉,通過口頭禪“千萬別出亂子”給自己心理的暗示,遇到事情時說出這句口頭禪加強內心的安全感。想用內外“套子”保護自己,隔絕與人的接觸,達到自我救贖的目的。然而僅憑“套子”做到與世隔絕顯然是荒謬的,他無法阻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聯系。其次反觀他行為上的矛盾,是保護自己,更是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的表現。根據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別里科夫用“套子”論調轄制了自己與他人,無法滿足社交的需要,沒有獲得應有的歸屬感,缺乏真正的友情與愛情,導致歸屬與愛的需要不被滿足,形成了病態的心理和荒謬的情感邏輯,即越是害怕越是依靠“套子”,絲毫不懷疑它的合理性,真誠地癡迷于套子,一次次求助于“套子”,在愛和自我的缺失中盲目尋找救贖。

二、打出正常軌道,走向生命解脫

生活安穩的別里科夫為何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如何剝開他內心層層的“套子”世界,作者巧妙的情節安排獨具匠心。孫紹振先生說:“把人打出正常的生活軌道,讓他到另一種生活環境里去,他內心深處那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強烈的內在感情及意志品質都顯現出來了?!盵4]而在本文中,契訶夫安排了一系列極端的事件對別里科夫的心理進行深層的檢驗,也讓我們看到別里科夫固守“套子”思想的堅定意志。

作者先讓別里科夫擁有了一段愛情,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種種行徑都表明不想與人親近,也不愿與人產生聯系,可是卻突如其來的有了對象。且戀愛的對象是一個開朗樂觀,熱情活潑,喜歡哈哈大笑的人,與別里科夫的孤僻、冷漠、古板完全相反。把他置之于難以出現的愛情中,把人物打出正常的生活軌道,使一個本來沒有感情生活的人突然進入了美好的愛情,這本身便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卻得到大家大力支持。在這之后,作者利用漫畫事件和騎自行車事件,層層深入,步步逼迫,對別里科夫“套子”的強大進行檢驗,每一次的事件都觸碰著他的原則,他從開始“臉色發青,比烏云還沉”到“心神不寧地搓手,打哆嗦?!敝钡阶詈笈c柯瓦連科在爭論中不小心摔下樓梯去,使他滑稽的一面正好被剛回來的華連卡看見,還發出“哈哈哈”的大笑。心理原本慢慢常態化的別里科夫,在一系列的災難之后精神敏感又脆弱,“指不定會出什么亂子”的套子思想又在他的腦海里盤旋打轉。每一次的事件都促進了他恐懼心理的加深,直到最后極度緊張害怕而把自己“套”進了更深的套子里,走向了墳墓。把人物打出正常軌道,窺探人物深層次的內心世界,在這過程中,人物可能發生變化,但也可能一層不變,就如別里科夫一般。比亞雷說,“契訶夫的小說里,可怕的不是人的命運中突然、急劇的變故和轉折,可怕的只有一樣:毫無變化,內部什么都不發生,人的生活總是等同于原來的樣子?!盵5]別里科夫的自我意識里已經坐穩了這荒謬秩序所帶來的安逸,無論何種突發事件都無法喚醒他沉醉于套子的麻木心靈。

莫泊桑在《項鏈》中說:生活是如此奇怪與變幻無常,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把你斷送。別里科夫不小心摔下樓,竟被華連卡“哈哈哈”的笑聲嚇得死去,原本正常而細小的事件在別里科夫身上卻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斷送了他的一生。這樣的結局既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但對于別里科夫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至少他的死亡擺脫了套子的禁錮。而對于城里其他的人來說,他們的解脫遙遠無期!課文最后說到“可是一個禮拜還沒有過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跟先前一樣郁悶、無聊、亂糟糟了。局面并沒有好一點”。所有人都以為別里科夫的死迎來的將是個人的解脫,全城的解放,而事實并沒有。契訶夫在臨死之前的日記里寫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俄羅斯這樣,人們受到權威的如此壓制,俄羅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貶損,害怕自由……我們被奴顏婢膝和虛偽折磨得太慘了?!彼匀藗冊绞潜粔褐?,越是想保護自己,也越是害怕反抗。而這種深層害怕的心理表現為了對別里科夫套子的自覺奴性遵從,別里科夫的嘆氣和口頭禪“千萬別出什么亂子”,就是一個無形的套子,越是害怕的人們越是被別里科夫的套子所轄制,以別里科夫的存在來為他們的不敢反抗開脫,以害怕別里科夫的嘮叨、套子式的論調作為人們不敢逾越舊規矩的借口。這些不以為然的城里人也同別里科夫一樣,可憐的是他們還完全沒有發覺,并想以“套外人”的身份來品鑒、批判別里科夫的生活,正如《祝?!防锬侨阂韵榱稚┑墓适聻椴栌囡埡蟮脑掝}來談論的人一樣,他們都是穩坐奴隸而不自知的人。

別里科夫身上的套子隨著他的死亡而得以解脫,但是對于留下來的人來說,這樣的套子依然存在,或許這也是契訶夫的用意之所在,企圖以死亡批判眾人的人性缺失,喚醒自我救贖。

三、價值多元錯位,審視人性美丑

由朱光潛先生提出的對于一棵松樹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我們知道美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文學的創作如果是簡單追求真,那就沒有了審美可言,寫出來的人物自然也不可能動人。在此基礎上,孫紹振先生認為不僅這兩者是不統一的,真善美三者也是“錯位”的。他提出美的、情感的不一定是道德的、善的,道德的不一定是美的。[6]

別里科夫作為沙皇統治專權下的產物,長期把自己裝進“套子”里,使得他不僅行為舉止,甚至思想都裝上了套子,在他的世界里,政府的通告禁令就是一切的行為準則,并且對此十分執著,導致他套子式的想法轄制了全城人,使得所有人都害怕他,討厭他。過去的我們,一直認為別里科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并且與人之間缺乏情感,文中他那段愛情里對于兩人感情的描寫少之又少,也沒有過多正面寫到與朋友之間的友情??傊o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情感空洞的人物。與文中大膽、開朗、熱情、敢于反抗的柯瓦連科相對比,別里科夫自然而然就被人們帶上了“惡人”的帽子。他被冠以衛道士、走狗的稱呼,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只有政府的條條框框,只有順從那些制度政策才是他心中的“正人君子”。但是情感上不美的,道德上不一定很壞很惡劣,把別里科夫看成是阻礙社會進步萬惡至極的罪人,實則把情感的丑和道德的惡混為了一談。

丑不必惡,善不必美。對于別里科夫而言,無論什么東西,包括他自己都要裝進套子里,只是想要遵守這個社會的規范,但他并未對人們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傷害,未害一人,也未殺一人。從他自身的角度,他總是以“千萬別出什么亂子”祈禱著,面對不好的事情,他也頂多唉聲嘆氣,自我煩悶。文中沒有任何一處寫到他用正當的手段逼迫人們聽他的話,遵從他的意見,幾乎是人們自我的選擇。我們所認為的別里科夫向來是一個無恥的告密者,一個循規蹈矩的人,甚至是個萬惡之人。但事實卻是他本不惡,而是情感上的丑,這種丑是源于病態的心理,情感的冷漠,人性自我思想意識的缺失?!安恢笾?,是丑矣?!蔽闹袆e里科夫自詡“我沒有做出什么事來該得到這樣的譏誚——剛好相反,我的舉動素來在各方面都稱得起是正人君子”。明明自丑卻不自知,還夸耀自己,是為極丑!

在契訶夫的其他小說里我們也可同樣窺探到這樣的病態心理,人性缺失。比如《小官吏之死》里的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因為在看戲時不小心打了個噴嚏,以為濺到了前面的將軍身上,恐懼的心理使他不斷給將軍道歉,而將軍并沒有在意的舉動卻讓他不斷產生懷疑聯想,最后在道歉的循環中加深恐懼,由于道歉而不得,在將軍一聲“滾出去”中走向了死亡。打噴嚏明明是一件非常普通而又正常的事情,但在切爾維亞科夫身上卻有著不同的反應,他和別里科夫一樣都有一種恐懼的病態心理。又如《苦惱》里的主人公姚納,一心想找人訴說內心的傷痛煩悶,茫茫人海卻無人愿意傾聽,最后無奈只好向動物小馬訴說,體現了人物情感的冷漠、心靈的麻木??v觀契訶夫筆下這一系列的小人物,不管是別里科夫還是切爾維亞科夫,他們都是當時社會這無數一類人中的一個,作者選取他們不僅是因為他們帶有典型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有個人自身的因素,比如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恐懼病態心理,情感極度冷漠,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審丑意味。但作者想要表達的遠不止于此,因為沒有什么比人性中自我思想的泯滅,自我意識的缺失更為可悲,雖然在社會環境影響下,有的人選擇了沉默隱忍,有的人卻選擇了抵力反抗,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一方面,個體自我意識的存在、靈魂的歸屬才是我們立足生存的意義所在。所以,在審美價值上別里科夫這類人因為情感的冷漠,人性的自私,成為了極丑的人。作者在眾多人中選取他,帶有對此類小人物的批判,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人道主義的立場,別里科夫只是當時專權社會的產物,是此種環境讓他帶有了根深蒂固的特質,自我的缺失讓他永遠無法成為正常的人。他奇丑無比的同時也同樣可悲可憐,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當時俄國社會人們生存的窘況,生命的悲哀。

面對《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這一人物,我們該站在何種角度去看待是值得我們所有人重新思考的問題。去除過往成見,進入人物內心的情感邏輯,在真善美的多元價值錯位中重新認識人物的形象。正如孫紹振先生說的:以自身的胸懷博大,高度審美境界去發現人物自我折騰時的可悲、可憐與可愛。[7]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以文學欣賞的方法去分析其人物、故事、情節、藝術成就等,也總是以人自身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去審視其中的人物、故事。別里科夫有他的怪誕卑劣,但在他可恨的背后也有人性的可悲可憐,如果我們像文中城里的其他人一般嘲笑譏諷他,那我們于他們沒有任何不同,都不過是被裝在“套子”里的人。發揮人的自我主體性,跳出既定思維,大膽追求是契訶夫在本文中想表達的,也是我們認識一個人物時應秉持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人物的真正面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下冊(第六單元第14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2]魯迅.燈下漫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5.

[3]孫紹振.文本分析的還原方法和教師的主體性問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3.

[4][6]孫紹振.文學性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5]徐樂.契訶夫的創作與俄國思想的現代意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3.

[7]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共寶雞文理學院委員會“2021年基層黨建項目”特色項目“高校教工黨建工作與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的深度融合研究”(立項號:07)]

猜你喜歡
孫紹振里科夫套子
難以掙脫的精神套子
談談《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義
套子
別里科夫為什么是動人的
課外語文·下(2018年3期)2018-06-23
我所欣賞的套子
緊貼文字,注重方法
套子
孫紹振“激進”語文改革論的策略性意義
相約二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