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體驗理念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

2024-04-16 07:21朱文俊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

朱文俊

摘 要:自《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頒布后,相關部門對藝術課程及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視藝術體驗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應該積極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提高藝術素養和創作能力?;诖?,教師需要探索藝術體驗的教學模式,通過預設真實情境,開展以藝術體驗為核心的多樣化實踐,使學生能有效參與美術課堂,感受藝術魅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藝術體驗;藝術感知

注: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省新時代育人質量工程項目(研究生教育)“核心素養背景下美術教育研究生‘真實性學習教學模式研究”(20221426)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逼鋸膰覍用鎻娬{了藝術體驗在發展學生藝術核心素養方面的價值,同時也符合藝術教育的內在規律。藝術創作活動包括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表現等,是學生藝術核心素養培育和藝術思維發展的重要落腳點。其中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活動的準備和醞釀階段,也是創作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開展藝術體驗學習,需美術教師進一步厘清教學思路。

一、藝術體驗在美術教學中的體現

(一)重視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藝術體驗,即直接讓學生參與一個具體藝術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開展藝術體驗,就是在藝術課程實施中引導和安排學生對藝術的體驗活動。藝術體驗活動本身是自由的,可以激發創作者的興趣和熱情。在美術教學中,保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是極其重要的。藝術體驗創作可以解放學生,使其能酣暢淋漓地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體驗藝術創作的自由。因此,在藝術體驗過程中,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式學習美術學科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思。

(二)重視學生的藝術感知

藝術感知,即對一切美好的藝術活動、藝術作品予以感知。感知是對藝術最基本的認知和體悟,也是藝術體驗活動的先導。深刻、豐富的感知是進行藝術體驗的必要條件。藝術感知是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最基本、持續時間最長的過程之一,學生在創作活動的準備階段可以通過感知獲得美的享受,并將其內化成自我的概念。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可以通過藝術感知獲取直接經驗,從而在藝術實踐中通過直接經驗獲得心理體驗。如何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感知與體驗獲得“身體—腦—環境”的自我建構,并使其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培養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本身具有主觀性和外化表現,是一種多成分的心理過程,貫穿于藝術創作活動的始終,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創作都需要情感的參與。藝術情感多是抽象的,創作者需要通過作品表達情感。在藝術教育中,不是教師將藝術教給學生,而是學生從教師營造的環境中探索、捕獲藝術。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學生對于抽象的情感難以理解,并且美術知識的儲備也不豐富,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美術的情感性,注重營造教學氛圍,使用學生可感知的教具,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及體會創作者如何用美術作品傳達情感,使藝術教學成為一個熏陶情感的過程,震撼學生的心靈,喚醒其內心豐富的情感。只有在這樣的學習與體驗過程中,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作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學科實踐

學科實踐是指具有學科意蘊的典型實踐,即基于學科的愿景與價值觀,運用學科相關的概念、思想與工具,整合心理過程與操控技能,解決真實情境中問題的一套典型做法。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關注藝術學科特有的典型實踐,注重學生的藝術感知與認知發展,開展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科實踐教學,用學科的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視為像藝術家一樣的思考與實踐,從而凸顯“做中學”的育人價值。美術教學只有建立在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取與真實探究的基礎上,才能將學生的學科學習轉化為學科實踐,進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本質有深刻的領悟并進行深度學習,對未來的專業美術學習進行“預適應”。

二、美術課堂中藝術體驗的

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筆者根據藝術體驗的理念及相關文獻、書籍進行了問卷設計,為了解目前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是否有意識地開展藝術體驗的學科實踐活動,筆者選擇一線美術教師與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期全面且真實地收集目前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學生對藝術體驗的態度。

(二)調查的過程

筆者依據相關理論、文獻資料進行問卷設計,共設計了12道題目,包括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和熱情、美術課中藝術感知的培養、美術課堂的情感體驗三個方面(表1)。

(三)對調查結果的總結

藝術實踐活動是學生主觀感受與客觀體驗相統一的過程,是心理情感體驗與客觀事物的對話。通過數據結果分析可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美術的興趣與熱情、藝術感知以及情感體驗是當前美術教學的重要課題。美術教師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通過挖掘有效策略,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從而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藝術體驗理念下美術教學策略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興趣熱情

首先,學生具有濃烈的好奇心,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創設合適的體驗情境,在上課之前,使學生通過練一練、試一試、角色扮演、實物觀察等游戲活動,明確自己在實踐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課前的藝術體驗練習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因為人在游戲時,會充分調動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大腦處于一種興奮狀態。這樣的教育更符合人性的特點,利于人的解放(圖1)。

其次,教師可以在創設的情境中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在思考的同時開展創作前的藝術準備活動。學生可以回顧已知的藝術創作相關知識,思考關于這個問題其還想知道哪些,這可以使學生聯系生活進行知識遷移,激發他們尋找生活中的素材,積累自身感悟,完成材料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

最后,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離不開環境的熏陶。教師可以通過美感環境的創設,營造藝術氛圍。美術教室是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時第一個感受到的環境,教師可以有意地根據教學的內容裝飾教室,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在教室裝飾風格上,教師要根據創作主題的特點進行裝飾,例如可以選擇鮮艷的色彩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培養藝術感知,激發創作活力

首先,感覺是認知的開端,人們往往通過感覺器官獲得對客觀事物最初的印象。要使感覺上升為感知,就需要人腦積極主動地對所獲信息進行整合和解釋。美術創作活動需要形象思維與藝術思維,因為任何一個客觀事物的形象都不是直接進入人的大腦中,必須經過感官轉化為個體感知,從而成為思維材料。

其次,藝術中的審美感知,是基于感官觸動、理性思考的認知活動。當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的感知,欣賞到畫布中客觀事物的藝術語言,并與作品產生共鳴,其就已經將自己的藝術感知,從對生活的體驗,上升到對藝術作品及其歷史文化內涵的探索層面,從而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才能,這就是藝術感知培養的意義。

最后,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就需要在藝術體驗階段使學生靜下心來,集中精神進行觀察。觀察不是簡單地看,而是找規律、找不同。美術教師可以借助音樂元素提升教學效果,因為音樂與美術同屬于藝術學科,更容易使學生獲得藝術視聽感受以達到通感。

(三)增強情感體驗,提升審美素養

相較于室內的美術教學,戶外的美術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獲得真實的美感體驗。美術教師備課時可以預先設計出詳細的美感體驗活動方案,使學生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參與活動,通過實地考察、調查訪談等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校外資源,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最直接、最具體的信息。教師還可以開設藝術實踐工作坊,使學生像藝術家一樣進行藝術實踐,增強學生原初的情感體驗。此外,可以安排人物場景速寫、風景寫生、校園設計等美術驅動性學習任務,使學生可以擁抱窗外的天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只有充分體驗美感對象,學生的審美感知才能得以構建。

開展藝術體驗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自主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動手操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體驗,使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發揮。

(四)強調實踐導向,提高創作能力

當前,藝術教育趨于實踐化,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與實踐”,進行學科實踐成為當前美術課堂的新要求。這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探究、體驗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真實的藝術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有意義的創作。

實踐是學生將內化的感悟運用于現實生活的媒介,藝術體驗理念下的教學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參與。教師要將美術學科核心觀念與真實問題情境相聯系,設計各種探究主題,并指導學生在主題探究過程中運用學科核心觀念進行深度探究,以發展其學科思維。對每一個學科核心觀念及相應探究主題,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和需求進行縱向連續設計,即基于學習進階理念,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夠前后相繼、螺旋式發展??傊?,新的藝術教育模式將啟發學生主動參與藝術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成為探索藝術意義的實踐者。

綜上所述,新時代美育對美術課程提出了新要求,美術教師需要結合新理念完善和改進學科實踐教學,探索藝術體驗課程理念與教學活動的最佳結合點,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策略。這能為學生藝術素養的培育提供堅實的保障,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30)[2023-11-2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2]張華.論學科核心素養:兼論信息時代的學科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55-65,166-167.

[3]王喜鳳,彭瑞敏,李香玉.探究學校美育新樣態,以美育成就教育期待[J].教育家,2021(2):42-46,41.

[4]陳建,陶林.論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46-51.

[5]張燕,孟凡麗.知識接受與意義建構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學習參與及其實現[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1):53-58.

[6]崔允漷,張紫紅,郭洪瑞.溯源與解讀:學科實踐即學習方式變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21(12):55-63.

[7]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8]沈建.體驗性: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重要維度[J].中國教育學刊,2001(2):42-44.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探究
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
關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拓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拓展語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養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