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特點及優化

2015-05-30 18:08馬云霞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認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馬云霞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們對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的認知過程。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的認知趨向平面化、淺顯化,認知方式和習慣改變導致認知和教育難度加大,認知行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突出,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呈現惰性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適用網絡時代的新情況、新變化,優化大學生認知過程,推動其內部理性認知。開展有針對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優化教育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認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181-03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這個花朵其實也就是泛指人類的認知活動。在認知心理學中,認知指人腦中的知覺和認識活動,即人的意識、感知、注意、記憶、問題解決和推理等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們對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的認知過程[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基礎,著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各因素是如何影響大學生的內部認知過程,這些內部認知過程又是如何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接收、存儲、整合和組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建構與獲得,改變原有認知結構的。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學習過程的主要內容

人的認知活動是人對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感知覺是受教育者接受各類教育信息的前提,它將各種刺激信息轉換為圖像、聲像等認知代碼進行分析和組織;感知到的信息將進一步輸入人的記憶系統,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轉換、加工并給予存儲;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依靠感知覺、識記存儲、回憶和再認事物,更要對教育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歸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的加工轉換,認識事物的本質,這種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規律性聯系的過程,就是思維。受教育者通過思維對教育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形成概念、進行推理、解決問題,從而將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注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決定著注入認知過程的信息原料,是認知活動的指南針和認知資源的分派者。注意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形式,有價值的、有用的知識,需要理解的、有難度的事物以及興趣都是引起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感知覺機制、記憶機制、思維機制和注意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學習過程的主要內容,受教育者就是通過這些要素之間依據一定的機理運行,來完成學習認知任務的。

二、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2]。網絡已深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傳播文化環境,成為青年大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延伸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既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一個載體因素加以運用,也可將其作為教育環境因素加以考慮。網絡一方面開闊了大學生視野,拓寬其知識領域,另一方面,也沖擊著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認知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怎樣選擇信息,選擇什么樣的信息,如何處理這些信息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問題。

1.大學生思維趨向平面化、淺顯化,深層次認知不足

網絡信息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和“淺閱讀”的快餐式的信息獲取方式,在拓展大學生知識和信息含量的同時,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課堂學習中的內化整合難以深入和深刻。網絡媒體在表現形式上更多的是給予人們感覺器官上的刺激,生動的畫面、鮮活的形象、悅耳的聲音都容易引起大學生廣泛的注意。但這種刺激信息極易造成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時過度分心。同時,網絡信息傳播的開放性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浩瀚博大的資料庫,大學生只需舉“指”之勞,便能快速暢通地下載資源,瀏覽信息,盡享這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官享受的信息“快餐”。但這種長期享受停留在認知的初級階段,有時是以損害思維能力為代價的。大學生習慣利用電腦強大的儲存和處理能力來取代人腦進行記憶、剪輯、組織和整理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弱化了對原有經驗的廣泛聯想和原有知識點的激活,使得思維趨向平面化、淺顯化,直觀、單一,不斷追求新鮮內容和信息的刺激,而缺乏對信息的編碼、儲存以及深刻、創新的分析、推理和理性思維等復雜的心理認知,懶于進行深層次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弱化。

2.大學生信息接收方式和習慣改變,認知難度加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宣講、談心、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進行,可控性比較強,信息來源比較固定和單一,失真或誤讀現象不是很多。網絡傳播媒介的誕生,使人類信息量呈“爆炸”趨勢,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包圍著每個人。一方面,利用網絡技術全新呈現信息的方式,吸引了大學生太多的注意,改變了大學生認知世界的方式,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又會造成信息超載、冗余甚至污染,造成大學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時注意的過度分散和消耗,難以對教育信息的關鍵部分進行有意注意,導致思維認識上碎片化、無序化。大學生每天忙于刷微信和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接收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嚴重干擾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使其陷入選擇的困境,難以有效區分信息真假,導致認知失調和混亂,使大學生群體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想信念迷失、社會道德意識缺失、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

3.大學生認知方式從外部權威為主轉向內部加工為主,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加大

在很大程度上,大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意義賦予的過程,是在新的教育信息和主體已有的知識或經驗之間建立實質性和非任意性的聯系的過程。在網絡時代,大學生借助網絡可以便捷迅速地尋找和吸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完全繞過了教師這一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根本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工作者的教育主體和教育主導者的地位受到了“撼動”。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地位由隸屬關系變成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平等關系,改變了受教育者自身在傳統教育中知識信息劣勢的格局。大學生從網絡途徑所獲取的多樣化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使其不斷破除外部權威的影響,走向自我判斷、自我加工所接受的信息。這就促使他們的認知方式從以往的外部權威為主轉向以內部加工為主。當代大學生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簡單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不斷嘗試著用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形成自我的內部信息加工,外在的表現就是個體的差異和對簡單說教的逆反行為,無形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加大了教育難度。

4.大學生認知行為的目的性、功利性更加突出,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呈現惰性化

當代大學生正逐漸向“00”后過渡,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競爭意識增強,認知傾向功利和實用性。面對網絡開放的信息海洋,大學生很容易利用其便捷性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簡單應付,不加以深度思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形成過濾性的吸收和消化,對他們認為有用、刺激的信息進行辨別、選擇、記憶和思維,對他們認為無用武之地或實用價值不高的信息要么通過網上的搜索摘抄,簡單拼湊作業,要么消極認知,傾向于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時比較盲目和排斥,對有關思想、政治、道德等的信息認知呈現惰性化,很難將對教育信息的感性認識進行思維而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想信念等精神層面的追求趨于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水平還比較低,政治覺察性不高,缺乏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感。

三、網絡時代優化大學生認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1.調動大學生認知興趣,推動其積極進行內部理性認知

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感知覺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全面、精細地構建或篩選教育信息,用色彩鮮明、大小適中的圖片讓大學生清晰感知教育信息;運用多媒體課件突出襯托教育主要內容和重點信息,使其集聲音、文字、圖像、數據等為一體,實現教學內容視聽結合、圖文并茂、聲情融會,多方位刺激大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同步運行產生強烈印象,使教育信息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吸引大學生的認知興趣。這樣,不但堅持了教育理論正面灌輸的原則,還增強了教育教學的可接受性,為推動大學生內部認知打好基礎。另外,在話語表達上,要努力跨越在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大學生的話語鴻溝,保障有效溝通。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作為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體現,具有語境嚴肅性、話語規范性、語詞固定性、敘事宏大性等特征[3],而網絡話語更新速度快、內容與流行文化聯系密切,表現形式大于意義,具有散漫性、娛樂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因此,要逐步培養教育者參與網絡文化生活的意識,真切感受網絡文化,體驗大學生網絡空間交往、學習、生活的方式,使教育信息在語言表達上能敏銳地捕捉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便于感知、理解和記憶。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所傳遞的信息和內容,越是特色鮮明、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實際就越容易被大學生所識記,另外講授比較全面、易懂的知識也有助于大學生識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使教育信息生動形象、特點突出、簡潔易懂,便于其在人腦中留下痕跡。在記憶過程中,要根據大學生近期的識記內容,設計教育開展方式,及時在大腦皮層畫下印象,讓知識在大學生頭腦中保持得更久。并通過有效手段促進大學生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內化,幫助其對相關性知識進行聯想,促使其回憶和再認。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善于利用思維的規律,啟發大學生將新概念、新提法和新要求與原有的概念、提法和要求建立聯系,并深入分析這些聯系,使之能很好地消化和理解。另外,教育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大學生實際生活設計提出對大學生具有一定挑戰性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打破學生原有認知平衡,吸引其關注和思考。一方面,要幫助大學生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另一方面,要善于用問題激活大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經驗和知識點,深入分析兩者的關聯,培養其對問題的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推理、概括等系統思維的能力。

注意與學習兩者的關系極其緊密。當一個人所面臨的刺激信息和問題難度稍微超過他的能力、經驗和知識結構,但又不會超出太多時,才會引起他的最大注意與興趣,進而提高他的學習與記憶效率[4]。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合理運用注意機制,交互使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維持和調控好大學生的注意力。要恰當運用感官刺激引起大學生無意注意,教學內容要豐富充實,與大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激發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維持長久注意;同時,要注重培養大學生有意注意。使大學生明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對其自身發展的重大意義,創設問題情境,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大學生注意動機,防止大腦疲勞,調動其自我意識,并鼓勵大學生通過一直努力來穩定注意,及時給予鼓勵和積極支持。

2.把握大學生認知特點和習慣,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認知方式和信息接收習慣的個性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教育實效性。一是高校應主動占領網絡傳播陣地,樹立校園輿論權威,牢牢把握輿論主導權,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及時干預大學生在某些敏感問題上出現的信息接收系統的混亂和不協調現象。引導大學生在遇到重要問題時,能及時、主動地瀏覽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相關觀點再做出自己的判斷,使瀏覽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成為大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的一種習慣。二是要高度關注現實動態,對于可能引起大學生關注和影響其成長的各種網絡熱議問題、前沿問題,保持開放的心態。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定位,形成同輩、朋友、傾訴者關系。將傳統的被動式教育變為主動參與的思想交流,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用教育者強大的知識儲備和思辨能力修正大學生知識和思維的不足與缺陷,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認知,形成有利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認知體系,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應了解、分析和把握大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有效干預大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將其認知系統中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知識經驗引向質的提升和量的更新。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觀教學中必須將價值認知教育同大學生的價值體驗與感受相結合,推動其進行積極思維。教師要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技術和手段充分展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善、美之舉,大力褒揚先進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以情引論,情景交融,喚醒或激活大學生原有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識經驗,使之與特定的信息或情境相聯系,將價值認知與自身的價值感受密切結合,合理加工和轉化教育信息,確立對相關問題正確的態度和科學的觀點。二是重視思想政治實踐教育,通過大學生實踐體悟來提升思維品質和能力?!皩嵺`體悟是接受主體在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驗自己的認知和情感的變化,形成自己的思想認識的過程。接受主體只有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接觸實踐活動中的各種現象,并與自己的需求、利益相連接,才能優化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5]。思想政治教育要確保實踐教學在整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充足的學時、學分,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促使大學生把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深化對道德信念的理性認知,并鞏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之形成習慣,養成穩固、自動、愉快的行為模式。

3.優化教育內容,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度

大學生具有接受信息和知識快,善于思考、求知欲強,知識體系更新快、價值觀念不穩定等特征,時常處于波動、迷茫、艱難抉擇之中。面對日益蓬勃的網絡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生活規則,關注網絡熱點問題,及時跟上大學生的思想與認識步伐。其次,是要努力將大學生需要意識引向更高層次。大學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性,容易過度追求個人需要的滿足和享受,制約著他們對理想信念等高層次需要的激發和培養。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以正確的途徑和方法確定自我生涯發展的目標,正確組合自己的目標層次和實現順序,理性認識作為一個社會人,自我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增強對集體、社會和國家利益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促使其將社會發展與自我發展相結合,提升對自我人格的定位,豐富自身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進而轉化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內在驅動力。最后,是要精心選擇和組織教育教學內容,從大學生實際生活和網絡生活中挖掘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和契機,并融入他們的個體自我成長中,刺激大學生有意注意,幫助其將個人成長、就業等生涯愿景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愿景進行聯系、整理和組合,建立共同愿景,提升教育內容的現實意義,引發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度。

參考文獻:

[1]胡凱.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20.

[2]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02-03)[2015-03-09],http://ucwap.ifeng.com/news/n

ews?aid=95585812.

[3]張再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352.

[4]梁寧建.當代認知心理學(修訂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07-108.

[5]王嘉,張瑜.論接受圖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應用機理[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18-21.

猜你喜歡
認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